新華報業·中國江蘇網訊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如何將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更好融合,發揮1+1>2的效果?答案毋庸置疑,如何讓體衛醫融合的根一層一層地扎下去才是關鍵。日前,記者在南京溧水區了解到,該地經過多年的努力,逐步試點建成了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較為完善的區、街鎮、行政村(社區)的體衛融合服務三級架構體系,體衛融合工作正在追求高質量發展中蝶變。
家住溧水洪藍街道的68歲居民何大爺,有3年的糖尿病病史并長期通過口服藥物來治療,但效果并不是太明顯。一次偶然的機會,何大爺從朋友那聽說所在街道衛生院開設了運動促進健康站。“朋友說,這里可以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有針對性地教大家怎么合理、科學地運動,于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去參與了。”經過科學體質檢測,洪藍街道衛生院體衛融合—運動促進健康站的團隊結合用藥情況等對何大爺進行了綜合評估,并開具了個性化的運動處方與飲食建議。經過一段時間的運動干預,何大爺的糖尿病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何大爺感慨道,“原本自己只是試試,沒想到效果出奇地好,身體更加健康了,睡覺都香了。”他開心地表示,會把運動促進健康的妙處宣傳給更多的人。
據了解,南京溧水區洪藍街道衛生院體衛融合—運動促進健康站成立于2021年11月,一直為社區內及周邊的居民提供科學的個性化的運動健身服務,因其數據能力突出,該院被選中參與江蘇省科技廳《基于運動控糖站和5G+智能信息系統的體衛融合糖尿病三級預防關鍵技術科技示范》科研項目,并全部成功掛牌“運動控糖站”。
與地處主城區的玄武區蘭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同的是,溧水區洪藍街道衛生院服務的群體以老年人群體為主,醫保繳納方式也以新農合為主。該院通過體檢、門診、糖尿病篩查尋找目標人群。“社區針對65周歲以上老人有免費體檢,老人體檢之后,我們會根據體檢報告,再進行體質監測,經過綜合評估,針對病歷出具個性化運動處方。”洪藍街道衛生院院長陳林介紹。截至目前,該院總計服務群眾14081人次,開具運動處方2931份。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健康江蘇”實踐示范區,南京市溧水區還開發并建成全國首個區縣級體衛融合數據平臺。該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健康狀態和運動干預情況及效果進行實時、連續監測,形成溧水區運動促進健康群體性大數據,打造溧水區特色體衛融合平臺“123”模式,即1張卡、2循環、3平臺。
“1張卡”指溧水區居民只需持有一張運動健康身份證,就可以在溧水區所有體衛融合運動促進健康中心、站、點進行跨區域鍛煉,通過手機端小程序隨時掌握身體健康狀態;“2循環”指體衛融合運動促進健康中心、站自身可以實現測評導練小循環,同時在平臺的支持下,實現全區體衛融合運動促進健康中心、站、點大循環;“3平臺”指通過數據平臺、業務平臺、管理平臺,形成專業的體衛融合數據體系,進行服務調度和數據流轉,實現跨區域鍛煉和居民移動端應用,并為全區的體衛融合管理提供數據支撐。據統計,溧水區體衛融合服務達93033人次,開具運動處方19286個。
近年來,溧水區建成了城市公園14座、鎮街及鄉村體育公園實現了全覆蓋、健康綠道1350公里,構建起“3分鐘到社區綠地、5分鐘上健康綠道、10分鐘進城市公園”的健康環境體系,打造了群眾家門口的運動健身場所,為體衛融合在全社會更深層次更廣泛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溧水區在上級體育、衛健主管部門支持下,逐步試點建成了“1中心、5站、2點”的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較為完善的區、街鎮、行政村(社區)的體衛融合服務三級架構體系。
“我們將不斷完善基層運動促進健康站點建設,把優質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推動體衛融合走深落實。”溧水區體育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為主題,不斷推進體衛融合運動促進健康服務在基層延伸,創新推動“體衛融合”發展,從全民健身到全民健康,托起全民共享的“健康夢”。
新華報業·中國江蘇網記者呂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