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習過催眠學員表示,在催眠技術的臨床應用過程中,依然存在困惑,需要手把手的指導。
為了響應廣大學員們的要求,我們依托國際臨床催眠項目唯一指定教材《臨床催眠大全》(第五版)
如果只看一本臨床催眠的專業著作,首選本書;
同時,這是一本很厚的書籍,厚到很多人都缺少打開的勇氣,更難做到系統、全面的讀下去,基于此,我們特別推出本書的線上讀書會。
我們一起共讀、共練、共創。
通過講師帶領、共讀經典、技術拆解、實操演示、分組練習、復盤答疑,學員可以加深對臨床催眠基礎理論的理解。
線上交流臨床催眠治療師在臨床、教學、管理、生活中如何運用。
在練習中積累實踐經驗,并在復盤和答疑中總結心得,能夠在臨床、教學、管理、生活中更加得心應手地使用催眠技術和理念。
催眠介紹
01
什么是催眠?
本書作者,邁克爾·雅普克博士對催眠進行如下定義:
催眠是一種注意力高度專注的聚焦體驗,它邀請人們在體驗的多個水平做出反應,從而有目的地去放大和利用他們的個人資源。
催眠很神奇,但也是常見現象,從下面三個方面幫助大家對催眠“祛魅”:
催眠與潛意識密不可分
通常情況下,我們對自己的思想過程有著清晰的意識。我們有意識地思考問題,有意識地做出決定,有意識地處理身邊的各種事情。
然而影響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因素不僅僅是意識層面的內容,更大程度上是我們的潛意識。
潛意識是隱藏在意識之下的巨大的信息儲備,它幫助我們把一些想法推送到意識的層面上去。
當我們憑空出現一些想法,那是因為潛意識下我們已經完成了這個思想過程。同時,潛意識也是我們記憶的儲備庫。
在催眠的過程中,催眠師的暗示會越過我們的意識,從而直接與我們的潛意識進行交流。
當由意識帶來的外在信息被屏蔽之后,這些暗示會觸發我們最原本最真實的想法和感情。
催眠不同于睡眠
研究指出,催眠是處于睡眠和清醒之中的一種獨特的現象,是與其他形式的意識交替的一種狀態。
催眠在許多方面都和睡眠的狀態不同,譬如腦部血管血流的變化,基礎新陳代謝以及快速眼動(REM,睡眠的兩個重要階段之一)。
被催眠的人,并不是睡著了。
有趣的是,由于被試者在催眠過程中可以自如地與催眠師交流、并對周圍環境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催眠狀態可能與自然清醒狀態更為相似。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被催眠”的狀態
催眠也可以簡單地被理解為身體保持放松、而精神進入高度集中的一種狀態。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種原因,我們也經常會進入到這種類似于催眠的情境中去。
當我們感到無聊或無法全心投入到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的時候,我們的思維可能會轉移到其他地方。
再比如說,當我們遭受了身體或者心理上的創傷,我們也常常通過轉移注意力來緩解傷痛。
這完全是由自我保護機制而引發的自然現象。
不管是哪種方式,我們都可以短暫地從周遭環境中脫離出來,轉移思維,放松精神,來改變所處的狀況。催眠在很大程度上,只不過是放大了的這種自然的能力。
02
催眠在臨床中如何工作?
幾乎所有的心理咨詢都從催眠開始的,無論是在咨詢中多次遇到阻抗和瓶頸覺得難以處理,還是想繼續增進和鞏固咨詢效果,催眠都可以幫助咨詢師和來訪者更順暢有效地工作。
近年來,大量的研究開始關注臨床催眠對咨詢效果的影響。
不斷增加的客觀證據表明,當催眠被作為咨詢的一部分時,它通常都能增加咨詢的效益。
那么催眠在臨床中具體如何工作和應用?主要從如下三個方面體現:
一、解除內在防御,直達核心癥結
關于催眠,現代催眠之父米爾頓·艾瑞克森是這樣說的:
所有正使你深陷的問題,讓你掙扎的負面習慣,你的焦慮,或者身體上的痛苦,這些都是讓你進入你的靈魂旅途的切入口。
而催眠技術可以有效地解除對方的疑懼、戒備和羞恥感,因此當患者進入深度催眠狀態時,許多處于無意識或潛意識中的記憶便會浮現。
咨詢師可以由此引出心靈中壓抑患者的困擾,找出心理癥結的象征意義,分析其錯誤的思路,剖析其致病的緣由,教以正確的適應方法。
二、經由催眠狀態下的特殊心理變化,做出合適的引導
處于催眠狀態下的人的心理狀態會發生很多變化和特征,比如,注意力會變窄、想象力變強、雙方關系更融洽、意象思維會更活躍等等。
這些變化和特征都有利于催眠師和來訪者本身更清楚明確地認知到催眠的程度和狀態,不僅便于來訪者了解自己,也便于催眠師做出最合適的下一步的引導。
1、預期
就像許多社會認知理論家已經指出的那樣:來訪者會被鼓勵期待他們的體驗發生改變,并且會去接受那些可以滿足這些預期的暗示。
許多來訪者會主動地要求用催眠來做干預,因為他們有著積極的預期。期待催眠的體驗將會是強大的、戲劇化的和有效的。
2、選擇性注意
一系列復雜的變量會決定什么會最終進入個體的注意領域,這包括感官刺激的程度、新異性、人們的反應傾向、人們在這一特定情境下的動機、心境以及在環境中共存的其他感官刺激的種類和程度。
對于催眠體驗而言,關注一個特定的刺激(通常是你說的話或你的姿勢)到了幾乎能將其他當下出現的刺激屏蔽在外的程度乃是催眠體驗的基礎,其他的現象會在這一基礎上出現。
3、解離
解離本質上指的是在正常情況下個體那些相互整合、相互協同發揮作用的功能部分能夠自動地行使功能。解離是體驗中如此關鍵的一部分,以至我們可以說,如果沒有某種程度的解離,催眠就不可能發生。
總體而言,解離的程度越大,一個人對于催眠的主觀體驗就越深。
4、情感增加或減少
在催眠體驗中,體驗中的情感成分會直接發揮作用。情感性的、情緒性的反應也可以自發產生,也就是說,在沒有做出任何暗示以產生任何特定感受的情況下,它們也會自發出現。
當然,情緒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這些感受可以是與催眠有關的內在過程相關的,也可以是對臨床工作者的反應;
5、隱藏的觀察者
催眠中的來訪者會有多重覺察,每一個覺察會在一個不同的水平上運作。
在這些水平中,有一種是最為客觀的,它對于體驗的本質有相對現實的理解。
希爾加德對它進行了如下的描述:”隱藏的觀察者只是一個為了方便而使用的標簽,它指的是具有高水平的認知功能的信息來源,而被催眠的人并沒有辦法有意識地體驗到這個信息來源”。
即便是在較深的催眠體驗中,來訪者一般也能夠知道他們在做什么,以及將要發生什么。
三、與其他療法創造性整合,提升咨詢效果
從整合干預角度認識,現代催眠是一種創造力。催眠通常不被視為一種獨立的干預方法。
相反,它是一種工具,一種向尋求幫助的人傳遞有益觀點和想法的方式。
催眠通常與其他心理咨詢方法結合使用,如認知行為療法(CBT)。
2016年的一項研究報告表明,認知行為療法(CBT)與催眠技術整合后的認知行為催眠療法(CBH),比單純的CBT的有效率平均提高70%。
共讀教材
《臨床催眠大全》(第五版)
【美】Michael D. Yapko著
洪偉凱(繁體版)譯
課程教材為國際臨床催眠項目唯一指定教材《臨床催眠大全》(第五版)。
講師帶領學員分章節進行學習,系統性梳理臨床催眠基礎理論知識:
【內容經典】本書被國際催眠學會(ISH)前任主席 Bernhard Trenkle老師隆重推薦,并譽為“國際上最好的臨床催眠教科書”。
【系統全面】從理論到應用,再到學術前沿與應用革新,全面涵蓋臨床催眠相關內容。
【翻譯優雅】洪偉凱譯的繁體版本,是目前中文世界上,翻譯的最優雅、最接近原版原汁原味的版本
教材作者
邁克爾·雅普克
他是APA催眠學會、國際催眠學會和艾瑞克森基金會等頒發終身成就獎得主,這些獎項體現了他在臨床催眠、短程心理咨詢以及抑郁癥的策略性咨詢方面的創新工作和重大貢獻;
他深耕臨床催眠領域50多年,在推動臨床催眠和注重結果的心理干預領域中享有國際聲譽,并經常在世界各地向專業人士授課。
至今,他已經應邀在超過30個國家和六大洲進行講座,其中包括中國和美國各地。他的講座以實用性和趣味性聞名。
他是16本書籍的作者及3本書籍的編者,并撰寫了大量關于催眠及策略性心理咨詢應用的書章和文章,他的作品已被翻譯成十種語言。
首席帶領者
周瓊
資深催眠療愈師
美國催眠師協會授證導師
美國ABNLP授證導師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德瑞姆心理資深心理學講師
馬來西亞MITA國際治療師協會理事
壬仕心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心理官
“企心服”企業心理服務平臺創始人
意識層面了解的周瓊老師:
資深心理學講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美國NGH催眠師協會授證導師、美國ABNLP授證導師、馬來西亞MITA國際治療師協會理事、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指導師
從潛意識層面了解的周瓊老師:
溫暖、睿智、幽默、包容……
2015年開始教授催眠,至今受訓學員數千人;廣受學員好評
學員反饋 | 我參加德瑞姆北京校區舉辦的周瓊老師主講的NGH催眠治療師的收獲
讀書會內容
讀書會形式:線上直播,包含共讀經典、技術拆解、實操演示、分組練習、復盤答疑
讀書會內容:《臨床催眠大全》具體內容見本文末尾的附錄
讀書會開啟: 4月8日(周二)起,20:00-21:30
課程時長:每講1.5小時 20:00-21:30
讀書會頻率:每周一次
讀書會總長:26周;讀書會需要,當期讀書會到達26周后,如若需要繼續,多出的時長,不額外收費
讀書會要求:積極參與,絕不圍觀
讀書會收獲
1. 專業知識提升:學員將深入了解催眠的原理、作用及操作流程,掌握催眠的基本理論和技巧,對催眠這一心理治療方法有更全面的認識。
2. 實操能力增強:通過線上讀書會的交流和實踐,學員可以鍛煉并提升自己的催眠實操能力,學會如何運用催眠技術幫助他人解決心理問題。
3. 案例分析能力:讀書會通常會分享大量催眠治療的案例,學員可以通過分析這些案例,提高自己在心理咨詢和治療中的實際操作能力。
4. 溝通技巧提升:催眠過程中,溝通能力至關重要。學員將學會如何與催眠對象建立信任關系,通過有效的溝通引導其進入催眠狀態。
5. 自我成長:催眠不僅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也是一種自我探索和成長的過程。學員在學習過程中,也將不斷反思和自我成長,提升自己的心理素養和人生智慧。
6.獲得一個人生的支持系統:在一周年的時候我找到了讀書會的目標——成為每一位成員的支持系統。
更多價值,等你探索,一起創造,這里需要你有催眠的基礎,同時對你有要求,那就是:積極參與!絕不圍觀!
報名須知
1.學員專業背景要求:必須參加過催眠的學習;積極參與,絕不圍觀
2.上課時間:首次集訓為2025年4月8日(周二)
3.讀書會周期:每周一次,一次時長1.5小時,20:00--21:30
4.參與方式:線上直播
5.讀書會費用:首期價格:2999元/人
6.讀書會前準備:報名的同學,贈送紙質版資料,可先行閱讀
7.友情提醒
1)本讀書會報名費用,一經繳納,將不再接受退費,但可以在開始前辦理轉讓;
2)所有讀書會的轉讓,一定要先聯系客服。確認后,雙方結清費用,并通知客服為接收方辦理名手續;
3)本讀書會為實名制報名,報名后只能由本人線上參加,中途不得換人。
4)本讀書會為直播項目,均不設置補課。
8.咨詢報名
預約咨詢:+V drmxinli
電話:4008202621
附錄信息
臨床催眠大全(第五版)課程目錄 | 繁體版(洪偉凱譯)
▌第一部 行動前的思考:發展對催眠更深入的了解
第1章 催眠初見之萬花筒
.與你分享一個影響我一生的時刻
.治療師的好奇心
.力量……魔法……神秘……危險
.初次嘗試定義催眠(概括而言)
.人們通常如何看待催眠?
.催眠如何影響臨床實踐?
.治療師和個案之間的關系是催眠的基礎
.面對挑戰,人們對催眠的負面偏見
.是否有確鑿的證據顯示臨床催眠確實有效?
.擴寬對催眠的觀點
.催眠的框架:溝通
.催眠和正向心理學:共同關注個人優勢
.催眠第一課:你所聚焦的東西會在你的覺察中強化
第2章 催眠迷思與現實真相
.為廣為人知的臨床催眠奠定基礎
.理解個案觀念并處理錯誤訊息
.回應誤解
.關于催眠的常見誤解以及應對途徑
.關于誤解的總結
第3章 看待催眠的方式以及它將如何塑造你的實踐
.理論重要嗎?
.關于催眠理論
.催眠的當代理論視角
.觀點總結
第4章 大腦、心智和催眠
.概述
.為什么要研究催眠中的大腦?
.如何研究大腦?
.關于催眠以及集中注意力,大腦研究顯示出什么事情?
.大腦和心智
.大腦研究對使用催眠的治療師意味著什么?
第5章 催眠與健康:強化身心關系
.催眠與行為醫學
.醫學中的安慰劑和反安慰劑效應
.表觀遺傳學:身心問題的前沿研究
.情緒與醫學
.臨床催眠為個案賦能
.催眠在醫學治療中的應用
.在醫療環境下應用催眠
.催眠可以治療哪些疾病?
.我們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
第6章 催眠的主觀體驗
.從欣賞每個人的獨特性開始
.如何研究催眠的現象學?
.催眠的心理特征
.催眠的生理特征
.與個案核對的重要性
.總結
第7章 應用催眠的情境以及氛圍的營造
.醫學催眠
.牙科催眠
.司法環境中的催眠
.教育領域中的催眠
.教練和商業中的催眠
.體育界的催眠
.心理治療領域的催眠
.氛圍:進行催眠的環境及個案的身體狀況
.總結
第8章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人類可被暗示性
.暗示──我們都具備可被暗示性
.催眠和可被暗示性
.「隱形的治療師」的錯覺
.廣告的影響力
.對明確性和確定性的需求,有助于建立治療聯盟
.治療師的力量
.接納的需求
.預期
.參考框架:西奧多.X.巴伯博士
.內在一致性的需求:認知失調
.溝通風格
.總結
第9章 催眠反應性:人口因素及評估工具
.人的催眠能力各不相同:人口統計研究
.人格因素和催眠反應性
.性別與催眠反應性
.年齡與催眠反應性
.精神狀態和催眠反應性
.催眠反應性是固定的還是可變的?
.評估催眠的反應性
.提倡催眠反應性標準化測試的觀點
.反對催眠反應性標準化測試的論點
.催眠反應性測試的一般功能
.催眠反應性正式評估的標準化工具
.催眠反應性的非正式評估
.總結
第10章 催眠危害──法律問題考慮、職業倫理規范
.催眠本質上具有危險性嗎?
.誰可以施行催眠?培訓和催眠認證
.催眠會產生的潛在危險
.法律上的考慮,尤其是知情同意書
.道德規范
.一些建議的指導方針
.總結
▌第二部分 催眠實踐:在臨床實踐中培養技巧與藝術性
第11章 組織暗示:產生有意圖的語言
.暗示是不可避免的,但無法保證它們被吸收
.暗示的結構和風格:催眠溝通的特點
.選擇風格:選擇直接暗示還是間接暗示好?
.特別暗示
.總結
第12章 實踐技巧:如何有效進行臨床催眠?
.保持你的暗示簡單易懂
.避免在催眠時使用小花招和小玩意,它們通常很容易分心甚至有點花俏
.盡可能明顯地使用個案的語言
.讓個案在實際體驗中定義術語
.使用現在式和肯定句結構
.鼓勵和贊美正向回應
.確定問題的所有權和解決問題的資源
.有選擇性地使用感官模式
.持續告知個案終會獲得所渴望和所需要的
.給予你的個案足夠的時間回應
.僅選擇性地使用觸碰,且一定要得到個案的許可
.使用預示信號來宣布你的意圖
.使聲音和行為舉止與你的意圖保持一致
.串聯結構性的暗示
.運用過程暗示來鼓勵投射
.逐步建立響應組合
.如有需要,可以將催眠替換成其他詞語
.總結
第13章 催眠引導的結構化技巧:做催眠
.催眠引導具有多重目的
.正式、結構性催眠引導
.開始催眠過程
.加強(深化)技巧
.總結
第14章 催眠引導的交互方式與催眠藝術
.強加式催眠VS誘發式催眠
.從對話到對話催眠引導:催眠的藝術
.對話式(自然主義)催眠引導
.總結
第15章 催眠現象:調動隱藏的能力
.概述
.催眠現象
.結束催眠會談
.總結
第16章 設計和實施臨床催眠會談
.重新探討做催眠(Doing Hypnosis)與催眠性(Being Hypnotic)之間的區別
.臨床工作者的技能
.四個問題以協助指引會談設計
.催眠與治療的目標
.設計介入措施:首要關注的方向
.設計介入措施:以風險因素為介入目標
.實施介入措施:在*一次會談中使用催眠如何?
.實施介入措施:向案主介紹催眠
.設計介入措施:臨床催眠會談的一般結構
.實施介入措施:追蹤會談
.設計與實施臨床催眠會談的藝術
第17章 將臨床催眠整合至心理治療之策略
.它能有助于辨別熟悉的問題主題
.癥狀結構和催眠現象
.六種心理治療中有效的催眠介入模式
.有關治療模式的總結
.透過催眠來處理心理治療中常見的臨床問題
.總結
第18章 催眠中的隱喻:這就是故事
.值得一提的故事
.故事療法
.在催眠里使用治療隱喻
.在心理治療中隱喻的可能功能
.隱喻溝通的原則
.創造治療隱喻
.帶著催眠口氣說故事
.在催眠里順勢運用隱喻的案例研究:增強決策能力
.為什么在卡蘿的案例中使用隱喻?
.在催眠狀態下,向卡蘿傳達隱喻
.風的傳人:關于進步所付出代價的隱喻
.總結
第19章 催眠和正向心理學:聚焦在正確之事
.什么是正向心理學?
.樂觀主義、悲觀主義,與生活質量
.基于正向心理學的治療
.催眠在推進治療里的正向心理學觀點扮演什么角色?
.總結
第20章 過程導向的催眠:從問「怎么做?」到建立催眠情境
.治療中的過程與內容
.「如何」這個提問技巧架設了過程導向催眠治療的舞臺
.說明治療中的過程比內容重要的案例
.經驗缺失和治療方法
.過程導向的催眠治療案例逐字稿
.總結
第21章 催眠治療的案例:常見問題的逐字稿
.在定義治療目標時「內容」與「過程」的比較
.治療逐字稿
.案例1:自我定義與自我照顧
.案例2:失眠
.案例3:人生方向的探索
.案例4:發展靈活度
.案例5:體重管理
.案例6:壓力管理
.案例7:劃分區塊
.總結
第22章 催眠與治療抑郁癥:賦能于無能力者
.我們對于抑郁癥的了解
.我們所知道用于抑郁癥的心理治療
.我們對于用催眠治療抑郁癥的了解
.催眠用來處理抑郁癥里的過度一般化思考
.催眠和鼓勵激活行為
.總結
第23章 臨床催眠治療用在疼痛管理上
.疼痛的復雜性
.催眠和疼痛管理:歷史建立了什么?
.催眠和疼痛管理:證據與當代應用
.開始:面談疼痛個案
.展開:運用催眠幫助疼痛個案
.運用催眠策略來幫助止痛
.參照框架:瑪麗-伊莉薩白.費蒙維爾醫學博士、哲學博士
.應用催眠治療疼痛的案例
.總結與未來可能性
第24章 催眠在兒童與青少年的運用
.童年對年輕人來說不一定是好事
.為什么要在孩子身上使用催眠?
.年齡是否會影響催眠的反應?
.在催眠中構建適合年齡的建議,是基于對兒童發展的了解
.與兒童個案的互動,并建立治療環境
.催眠在兒童中的應用是有所不同的
.對兒童的引導方法
.焦點:兒童抑郁癥
.用催眠治療孩子的病癥
.總結
第25章 處理意外反應
.對不良結果的解釋塑造了你的應對方式
.控制強烈的情緒反應
.如何處理個案的阻抗?
.應對阻抗
.總結
第26章 跨流派催眠:催眠與冥想平行的過程
.催眠的「圣杯」
.再次回顧做催眠與處于催眠狀態的區別
.治療中的體驗式學習
.和催眠:對覺知以及覺悟的暗示
.后記
.下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