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傳來重磅教育人事變動。據鄭州大學官網消息,此前擔任河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的李成偉,已出任鄭州大學黨委書記。
這意味著,2020年6月至今不到五年的時間里,鄭州大學這所河南唯一的“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在五年內迎來第四任掌舵者。
鄭州大學官網歷任黨委書記名單里,清晰地記載著近五年歷任黨委書記的任職信息:宋爭輝任職時間2020.06—2021.09,劉炯天任職時間2021.09—2023.04,別榮海任職時間2023.04—2025.03。
與人事更迭同步躍升的,是鄭州大學令人矚目的發展曲線。
據武書連大學排名顯示,鄭州大學從2020年的全國第35名陡增至2025年的全國第23名,年均進位近3個名次,短短5年,鄭州大學排名竟然提升了12個位次。
在"雙一流"建設高校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如此陡峭的上升軌跡在全國省屬"211"高校中堪稱現象級突破。
放眼全國的“211工程”高校,除了鄭州大學之外,目前還找不出第二個,這反映出鄭州大學這幾年發展突飛猛進,呈現出傲人的成績。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近三任離崗書記中,宋爭輝、別榮海均轉任河南省教育廳廳長要職,這種"鄭大-教育廳"的人才輸送通道,折射出河南省將重點高校治理經驗轉化為全省教育治理能力的戰略考量。
由此可見,鄭州大學黨委書記的頻繁調整,似乎也是河南破解高教困局的戰略切口,體現河南高等教育改革戰略邁出了縱向推進的強勁步伐。
作為承載1億人口教育期盼的超級大省,河南的高等教育突圍戰始終牽動人心。
數據顯示,河南這個每年輸送超100萬考生的教育重鎮,長期面臨"優質高教資源指數"全國墊底的困境——全省僅2所"雙一流"建設高校,而相鄰的湖北省該數字為7所。
這種結構性矛盾催生了獨特的"河南現象":每年約30萬考生被迫跨省求學,民間"高考移民"現象屢禁不止,社交媒體上"河南考生需要讀高四"的戲謔背后,是千萬家庭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深切渴望。
在這場突圍戰中,河南幾乎是傾盡全省之力,加快補齊高等教育方面的短板弱項,力求為河南考生創造更為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
我曾經不止一次提到,若論一個省對高等教育的重視程度,放眼全國,河南如果自稱第二的話,我估計沒有那個省敢稱第一。
多年前,河南提出“以前瞻30年的戰略眼光,積極推進河南高校結構布局、學科學院、專業結構三個方面的調整優化。”
大家可以看到,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農業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等河南省屬高校的校長均為院士,配備比例之多、層次之高,實屬罕見。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河南還舉行隆重的院士校長聘任儀式,相關主要領導悉數出席,彰顯出高度重視人才的決心,以及大力發展高質量高等教育的信心。
"高校領導頻繁調整看似動蕩,實則是改革深水區的必然震蕩。"
得益于這些強有力的改革舉措,河南這幾年高等教育發展實力整體上躍升明顯,新增多所本科院校及高職院校、多所本科學院更名升格為本科大學、一批高校新建新校區實現跨區域辦學,在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社會服務等越來越多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河南高校的身影。
因此,我認為河南高教改革戰略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成功,與鄭州大學的“領頭雁”作用密不可分。
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請留言發表評論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