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3153字,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談及孵化器,各位業界同仁想必并不陌生,其中的門道大家自是心知肚明。
然而,對于那些對孵化器了解不多的朋友而言,一聽說入駐孵化器便能助力自己發展壯大,邁向事業巔峰,往往是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心跳也隨之加速。
但話說回來,孵化器是否真如眾人所想象的那樣,擁有化平凡為神奇的魔力?這實則還需進一步驗證。
更多時候,那些自詡為表現不俗的孵化器,實質上不過是徒有其表,難以經受深入探究的考驗。
01
孵化器空置率越來越高
當前,經濟發展放緩,市場持續緊縮,不僅整個園區的空置率持續攀升,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孵化器空置率也隨之不斷上漲。
以往,在地方政府積極推動科技創新的大潮中,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孵化器建設熱,各式各樣的孵化器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
據統計,截至2022年,我國各類孵化器的數量已超過1.3萬家,遠遠超出了市場的實際需求。
云賽空間,圖片來源:網絡公開資料
在產業發展初期,孵化器處于優勢地位。那時市場形勢樂觀,企業數量快速增長,只要地理位置優越、租金合理,孵化器便能輕松吸引眾多企業入駐。
然而,如今市場形勢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方面,初創企業數量急劇下降;另一方面,孵化器源源不斷地涌入市場,導致供大于求,孵化器空置現象不可避免。
此外,市場中絕大多數孵化器缺乏核心競爭力,這也是導致空置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對于初創企業而言,入駐孵化器本是希望能夠通過孵化器提供的各類服務降低運營成本,并獲得更多支持和幫助。然而,現實卻大相徑庭。孵化器所提供的服務大多僅限于基礎的物業服務,如公共會議室、打印機使用權等,僅為初創企業提供一個物理辦公空間。
而初創企業真正關心的政策申報、資金補貼等方面,很多孵化器并不擅長;在增值服務方面,如投資、資源對接等,更是讓孵化器感到力不從心。
模速空間,圖片來源:新民晚報
雖然孵化器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初創企業的負擔,但這對企業來說遠遠不夠,特別是在孵化器同質化問題愈發嚴重的當下。
如今,企業數量少而孵化器眾多,市場競爭激烈,市場早已從早期的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企業在選址上的話語權大大增強。
在此背景下,如果孵化器沒有特色且缺乏核心競爭力,不僅難以吸引企業入駐,其空置率還將持續攀升。
02
孵化器運營主體發生變化
就目前情形而言,孵化器的處境略顯尷尬:在核心競爭力上不及成熟園區,而在服務企業的軟件能力上也存在不足。
過去,由于建設孵化器能夠獲得政府補貼,不少企業將其視為一種獲取政府資助的途徑,而非真正致力于孵化器的健康發展。這種功利心態不僅未能推動孵化器的良性成長,反而導致大量孵化器項目最終成為半途而廢的工程。
當然,市場中也不乏真正致力于孵化器業務的企業,但他們的核心策略更多聚焦于打造一個企業聚集的眾創空間,或是將空間細分出租給小微企業作為辦公場所,以此作為盈利模式。這類孵化器往往缺乏資金支持,服務也難以跟上,導致入駐企業稀少,空置率居高不下。
圖片來源:網絡公開資料
以往,孵化器業務相對容易開展,只要城市的營商環境和產業基礎良好,就能吸引大量企業入駐。這得益于孵化器提供的相對低廉的租金,以及企業入駐后能享受的當地政策優惠,實現了雙贏。
然而,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那種坐等企業主動上門的好時光已經一去不返。企業在選址時,不再滿足于簡單的物理空間提供,而是更加看重優質、全面的服務,這正是企業選擇入駐孵化器的初衷。
但在當前市場中,孵化器數量眾多,要在同類中脫穎而出,關鍵在于是否具備服務企業的能力。然而,對孵化器而言,提供優質服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挑戰,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資源,并伴隨著高昂的財務成本。這導致成本上升不可避免,而租金卻難以同步上調,以免削弱與其他園區的競爭力。
一邊是成本虧空,一邊是難以通過提高租金來彌補,這是民營企業難以承受的。因此,當民營企業的商業模式無法形成閉環時,越來越多的孵化器將不得不主動或被動地退出市場。
長三角綠洲智谷孵化器,圖片來源:綠色青浦澎湃號
如今,能夠運營孵化器的主體,主要限于背靠國資的開發區和平臺公司。這些主體不依賴孵化器直接盈利,只要租金收入或服務收入能夠維持團隊日常運作、不虧錢即可,同時滿足管委會對企業培育、孵化和留存的要求。
從孵化器的本質來看,它并非一個完全市場化的產品。無論是從租金收益還是服務提供的角度來看,都很難實現完全的盈利。因此,孵化器逐漸從國有民營企業共同參與轉變為主要由國有企業承擔。
03
孵化器里能出“六小龍”嗎
當前,招商難度的日益加大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近年來,能夠成功留住老客戶、保持園區入駐率不降,已堪稱招商領域的佼佼者。
當下的招商策略主要圍繞兩種:一是從外地引進企業,二是在園區內部進行企業培育和孵化。
大零號灣壹公里孵化器,圖片來源:上觀
以往,憑借稅返政策和各種投資激勵,吸引外地企業入駐并非難事。然而,時過境遷,隨著稅返政策的取消和企業投資決策的日益審慎,缺乏真正實力已難以說服企業整體搬遷。
我們明顯感受到,僅憑傳統招商手段已難以遏制空置率的持續攀升。
要在招商領域脫穎而出,無論是園區還是孵化器,都應更加專注于培育更優質的企業。
當前形勢下,“造商”已成為大勢所趨,不僅能有效緩解空置率問題,還能解決當地企業成長難題。
如今,招商已不再是簡單引入企業,而是需要更加用心地服務每一個企業,助力其茁壯成長,并培育出新的產業形態。
中科之星張江長三角技術科創孵化器,圖片來源:網絡公開資料
一旦當地成功孕育出新興產業形態,不僅能巧妙融合AI+等前沿技術于傳統產品中,加速產業轉型升級,還能開拓新市場。
此外,通過專業運營服務孵化出的企業,對城市、地方政府、開發區及園區將展現出更高的黏性,這正是“造商”的核心所在。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缺乏“造商”能力的孵化器被市場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當然,“造商”并非僅憑孵化器之力,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
除了企業孵化培育,構建優質營商環境對“造商”同樣重要。
以杭州為例,其能夠孕育出“六小龍”等優秀企業,并吸引眾多企業前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當地優質的營商環境。
杭州的孵化器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提供者,更是創新資源的整合者、創業服務的提供者,以及企業成長的加速器。
杭州的孵化器通過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優化服務,為初創企業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它們不僅提供辦公場地、基礎設施等硬件條件,還通過舉辦創業培訓、項目路演、融資對接等活動,幫助企業提升創業能力、拓展市場渠道、吸引投資關注。此外,孵化器還積極與高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建立合作關系,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在優質的營商環境和高效的孵化器體系共同作用下,杭州成功打造了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新力的創業生態。這個生態不僅孕育出了“六小龍”等優秀企業,還吸引了眾多國內外企業前來投資、設立分支機構或研發中心。杭州正用實際行動詮釋真正的“造商”,即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孵化服務質量,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眾多城市面臨招商難題時, 杭州的成功經驗無疑為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通過打造優質的營商環境和高效的孵化器體系,城市可以吸引更多優秀企業和人才聚集,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的持續繁榮。
如今,無論是孵化器還是城市本身,都應逐漸從“招商”思維轉向“造商”思維。
只有當孵化器內部孵化出更多優質企業時,空置率問題才能得到有效緩解;當城市涌現出更多新興產業形態時,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文章來源:方升研究(作者丨萬山一把鎖)
責任編輯:林欣藍
策劃審核:夏 雨
READ MORE
“內卷焦慮“時代,“陪伴經濟”成為商業新驅動力
3-6
人人在談人形機器人,其實它離人還很遠
3-5
2024“上海世界美食分布指數”發布:總量逆勢增長、分布出現變化
3-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