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血液“大生化”的項目里新增加了一項,“腎小球濾過率”。很快就有患者來問了,這個“腎小球濾過率”是個啥指標?我的為什么低了?
腎小球濾過率,一看就跟腎臟有關。沒錯兒,這是腎功能的指標,可以說是最重要的指標了。這個腎小球濾過率的高低,就說明腎臟過濾血液、排出廢物毒物的能力。低了,就是腎功能減低了。所以,醫生也很關注腎小球濾過率。且不說很多疾病需要評估腎功能,單就使用各種藥物,就得先看腎小球濾過率,因為絕大多數藥物是要通過腎臟排泄的。在醫生的電腦里、手機上都有計算腎小球濾過率的公式。
我們腎臟里最實質的部分,就是由腎小球組成的。腎小球,其實就是血管球,很多血管纏繞在一起,這些血管就像個過濾器,血液流過的時候,就把水分、身體代謝下來的廢物、毒物,也有些糖分、鹽分、電解質之類的,給濾出去。當然,濾出去的也不是最后尿出來的尿,濾出去的算是原尿,再經過腎小管時吸收水分,挑挑揀揀地“重吸收”一部分,排出去一部分,調整調整,這才是最后的尿液,醫學上說,是“終尿”。
腎小球的功能是排水排毒、調節酸堿,當然還有內分泌,所以腎小球濾過的能力,就是最重要的腎功能了。可這個濾過的能力,不能只看尿量,因為水容易濾過,其他物質的濾過就比較復雜了,單看尿量看不出來。
很多人都知道,看腎功能要看血里的尿素和肌酐。尿素,之前是尿素氮,容易受身體里水分、一些疾病和飲食的影響,而且對于腎功能減低不那么敏感。肌酐,算是身體里類似代謝產物的代表了,反映腎臟功能就更敏感、更準確些,所以腎功能這兩項指標里,肌酐是最主要的。可肌酐這個指標,也會受到一些因素影響,比如飲食、老年人身體里肌肉量減少,個人的體量大小,還有人種的差別,等等,因此就得想辦法檢測腎臟的濾過功能。
早先也有些檢測腎臟濾過功能的試驗,最常用的是“內生肌酐清除率”。可那項檢查也比較繁瑣,要控制飲食、留24小時尿,還有七七八八的限制,而且也容易受到影響。以后經過很多研究和臨床實踐,就在血肌酐的基礎上,加入多種矯正因素,比如年齡,性別,體重,尿素或尿素氮,有些還要有白蛋白等,還有人種,再就是體表面積,體表面積也是有計算的,一般就是按1.73平方米算,形成若干個不同的計算公式。這樣,把患者的血肌酐和其他數值代入公式中,就可以估算出腎小球濾過率了。
因此,現在化驗單上的“腎小球濾過率”是這樣估算出來的。就是在血肌酐的基礎上,進一步校準了。
腎小球濾過率對于評估腎功能非常重要,慢性腎臟病的分期就是以腎小球濾過率為標準的。
腎小球濾過率的正常值是≥90ml(毫升)/min(分鐘)/1.73m2(體表面積),要是60~89ml,就是減低了。60ml是個分界線。拿用藥來說,60ml以下,就到了慢性腎臟病的第三期,就是以前常說的腎功能不全了,用藥就要當心了。45ml以下,很多藥物都要慎用、減量了;30ml以下,很多藥物就不能用了。要是到了15ml以下,那就是到了終末期腎病,腎衰竭,尿毒癥了。
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也可以用血肌酐水平反推一下。一般來說,70歲的男性,血肌酐到了110μmol/L,那腎小球濾過率就低于60ml/min/ 1.73m2了,女性就還要低一些。
(原創,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