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云的大名如雷貫耳,一直沒空拜讀其著作,最近抽空看了本《從歷史看時代轉移》,有點驚艷了。這本書是從歷史看管理系列之一。
其余四本分別是管理、領導、組織、人物,這本感覺比較綜合,或者說宏觀。它只討論一個問題:中國的發展和西方不一樣,關鍵轉變的時代到底發生了什么。
這個問題不是簡單的一加一,它更像一個綜合的視角,經濟、文化意識、科技發展都參與其中。
為什么中國沒有啟蒙運動
明朝晚期,學術藝術都走向了自由,從作品中可以看到端倪。對照西方啟蒙運動,同意是這種情況。文化上的變化歸功于經濟上的騰飛。
當時,海陸貿易比陸路更容易。通過瓷器絲綢和鐵器的海上貿易,換回大量白銀,商人獲利后,他們有了資本教育后代。
受教育的知識分子多了,自由思想的萌芽就會出現,有文人思考政府組建、批判現有政府制度,而清軍入關掐斷了這個萌芽。清朝禁錮了文人的思想,使得本來就僵化的思想更沒有活力。
文人對儒家經典的解釋,只注重于工具,卻忘了最初要解決的問題,忘了最初目的,所以只會解釋不會用。可是一旦學以致用,又忘了考慮這些哲學方法對不對好不好,總有顧此失彼的問題。
另外文人的知識結構就沒有將倫理和認知區分開,就導致了科學萌芽沒能成長。
對照西方啟蒙運動,中國的條件限制太多,最終就沒了啟蒙轉變。
學歷史,不要看史實,要看歷史大方向
史實是發生的事情,自然每個人能學到經驗,這是大部分人學歷史的方式。但許倬云認為學歷史不應該看史實,更應該培養觀點和思考的習慣,去摸準一個大方向的變化。
什么意思呢?
就像他拿西方啟蒙運動和中國明末清初資本主義萌芽做橫縱向對比一樣。通過對比發現到底什么情況下能促成啟蒙運動。
換個提問方式就是如果沒有xxx,歷史會發生什么變化?有什么結果?
這就是一個思考方式,通過這樣的思考去理解歷史大方向。
懂歷史的人會認為歷史不會重演就是這個道理,每一次歷史中的要素不同,結果會不同,不會有完全一樣的歷史,至多相似,可仍然有各自的特點。
談未來
許倬云對歷史的掌握與回顧是一種系統性思維,整本書涵蓋經濟、文化思想、政治、社會。這個總攬在第一章就很明確。
歷史是一個表象,它看起來是政治,其實政治只是經濟文化的表象,有點像套娃。撥開這些,去了解經濟文化,串聯它們相互關系,明白最終呈現的政治樣態,這是對歷史最基本的理解。
這也是為什么他能對未來進行展望,我對他這三句話印象深刻:
真正懂歷史的人不相信歷史會重演。
未來不會有“地球國”,只有區域間合作和全球性合作,兩者互補。
未來的全球會變成一個熱熱鬧鬧、快快樂樂但迷迷糊糊的世界。
現在的世界已經在熱鬧快樂迷糊間搖擺,AI出現后,可能會更快吧。
【文/云玖弋】
【聲明:玖弋閣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玖弋閣,一周一書評,更多新書更好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