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刺繡是鳳慶縣新華鄉的文化瑰寶,繡娘們不用底稿、不需草圖,憑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在飛針走線間融入對生活的熱愛,繡出一幅幅幸福生活的新圖景。
繡娘們常選用白色麻布、棉布或者十字繡布作為底布,再以彩色絲線、十字繡線或毛線為“畫筆”,在布面上精心“作畫”,整件繡品干凈整潔、精巧美觀。
刺繡圖案的靈感大多源于當地常見的馬、蠶、蜘蛛、蝴蝶等動物或者植物,繡娘們以寫意的手法將這些鮮活的物象轉化為幾何圖形,讓自然萬物在繡品上以別樣的藝術形式呈現,展現出苗族刺繡獨有的藝術魅力與文化內涵。2005年,新華鄉紫薇村的苗族刺繡入選鳳慶縣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近年來,在傳承苗族刺繡的道路上,新華鄉積極探索,將傳統的師帶徒、家族傳承模式與現代職業教育有機結合,充分利用苗族織布工藝保護傳承室等陣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不同年齡段的人都能參與進來,實現非遺傳承“老、中、青、幼”的有序銜接,讓苗族刺繡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來源 臨滄文旅
編輯 湯雁玲
本期責編 張靈潔 李元
審核 馬波 劉麗
運維 云報集團·文旅頭條新聞網
※如有侵權請聯系:電話:0871一63534744
郵箱:870715538@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