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潮陽民間文學叢書》、汕頭快樂123、今日潮陽等
在潮陽的西北部,隱匿著一座被譽為“建筑之鄉”的西臚鎮。追溯歷史的長河,早在公元1127年,也就是南宋建炎年間,這座小鎮便開啟了它的傳奇篇章。西臚鎮的聲名遠揚,不僅因為這里盛產烏耳鰻魚、膏蟹、蓮藕、烏酥楊梅、金棱楊桃等令人垂涎的特色物產,更因為其悠久的歷史文化遺跡,尤其是那座古墓葬,為這座古老的小鎮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在西臚鎮外峯鄉東南約1.5公里處的大鯉魚山上,靜靜地矗立著一座皇封御葬古墓。這座古墓規格極高,氣勢恢宏,不僅是潮陽地區難得一見的皇封御葬,更是目前潮汕地區現存墓亭最大的古墓葬——陳松山墓,當地百姓也親切地稱它為“石馬宮”。這座古墓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是河南道監察御史陳大器為其父母精心營造的安息之所。
陳松山墓坐落在潮陽市西臚鎮大鯉魚地,方向為坐西南向東北,建成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由于墓前曾殘存石馬,民間便賦予了它“石馬宮”的別稱。墓碑上清晰地鐫刻著“明封文林郎河南道監察御史松山陳公贈孺人克姬有氏墓”的字樣。整個墓葬布局嚴謹,分為前庭、陽埕、拜亭、墓穴四個部分,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總寬度達11.7米。如今,墓前依然保存著石望柱、石羊、石馬各一對,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歲月。拜亭的建筑結構更是精妙絕倫,一廳兩廂的格局,廳寬3.5米,廂寬各1.8米,盡顯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藝。
墓前的亭子里,后壁橫匾石刻記錄著明嘉靖皇帝封陳大器之父為文林郎,贈陳大器之母為孺人的敕命。主碑上方,一塊刻有43行豎排文字的圣旨石刻尤為醒目,這是嘉靖皇帝寫給陳松山夫婦的特殊恩賜,彰顯著這座古墓的特殊地位。
在潮汕地區,石亭墓葬大多為單門構造,而“石馬宮墓”卻獨樹一幟,采用了三門四柱的寬大構造,如此獨特的設計在世間極為罕見。這座古墓的背后,還流傳著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傳,在建造這座陵墓時,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由于墓亭多次倒塌,先后有三位建筑師傅因承受不住巨大的壓力和挫敗感,含恨而終。直到第四位師傅的出現,他是一位年輕的石匠。面對這項艱巨的任務,他按照傳統的建筑方式,先豎起石柱,再準備蓋頂。然而,當眾人將石板雕刻成的屋頂吊起壓向石柱時,外側兩支獨立的石柱卻無法承受這巨大的重量,瞬間傾倒。無論是先蓋廂房還是先蓋中廳,嘗試多次均以失敗告終。望著一片狼藉的施工現場,年輕的石匠悲憤交加,口吐鮮血,不省人事。眾人急忙將他抬回家中養傷。
“官人,近來你不高興,是不是為妻做的飯菜不合你的口味?”妻子試探丈夫心思問。
“不是,我是為了那建墓之事傷腦筋。”
“可否把詳情說與奴家知曉。”
“說了也沒用,這不是你們婦人之事。”
“奴雖愚蠢,不能助君一臂之力,然最少也可與官人分憂啊!”
石匠的妻子是一位美麗且聰慧的女子,二人新婚不久,夫妻恩愛非常。面對丈夫突如其來的橫禍,她悲痛萬分,但仍強忍著悲傷,日夜守在丈夫身旁悉心照料。好在石匠年輕體壯,經過醫治和妻子的精心護理,終于保住了性命。然而,此后的石匠整日愁眉不展,唉聲嘆氣,心中滿是對工程的憂慮。
石匠覺得妻子說得有理,便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和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她。妻子認真傾聽,默默記在心里。
幾天后,石匠正拿著幾塊條磚和幾支竹枝在廳里比劃著。妻子端來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遞上一雙竹筷,心疼地說:“你呀,連三餐都顧不上了。”石匠接過碗一看,米飯盛得滿滿當當,上面還蓋著一塊豆干,把飯遮得嚴嚴實實,根本無從下口。若要吃米飯,只能先夾起豆干,可這樣就得直接用嘴啃飯了。石匠疑惑地問:“娘子,這飯盛得這么滿,我怎么吃啊?”妻子笑著回答:“你可以從豆干下面把飯一口一口挖著吃呀。”石匠邊吃邊思索,突然,他放下碗筷,欣喜若狂地跑到妻子面前,鄭重地行了一禮:“多謝賢妻指點,我有辦法了!”妻子被他的舉動逗樂,舒心地笑了,石匠也跟著笑了起來。
正所謂“心病還須心藥醫”,石匠心情一好,病情很快就痊愈了。他收拾好行裝,告別妻子,再次奔赴工地。
這一次,石匠大膽采用了與傳統截然不同的建筑程序:第一步,將八根圓石柱按方位穩穩地豎立起來;第二步,命人挑來泥沙,將墓亭室內的空間填至與石柱頂部平齊,堆成一座實心的小土丘;第三步,架好石楹后,再將十二塊大石板扛起來鋪在上面,與石柱連接牢固;第四步,才把填進去的泥沙挖掉,并沖洗干凈。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賢妻的啟示和協助下,聰明的石匠終于成功建成了石墓亭。石匠夫妻建造“石馬宮”的故事也在民間代代相傳,成為了一段佳話,激勵著后人在面對困難時,要善于思考,勇于創新。
據《潮陽縣志》記載:“陳大器,字國成,號石塘,潮陽縣廓人。明正德丙子(1516)舉鄉試第二,丁丑(1517)成進士,選東陽令。以卓異,擢御史。歷巡直隸、山東、廣西,差竣,遂有湖廣典試之命,旋授河南道監察御史。在官二載,歌聲載道。”
陳大器一生為官清廉,官聲甚好,不但深受人民愛戴,而且受到當時朝廷的器重。曾經坐落于棉城興歸前池巷的陳御史樓,現在潮陽遺存下來的潮陽東山水簾亭處的“觀海”石刻和潮陽后溪古渡口的“重修潮陽縣城河記”古石碑,都和陳大器有關。
更多西臚古故事文化
歡迎投稿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