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經病媒生物實驗室鑒定,拱北海關所屬斗門海關此前在進境集裝箱內截獲烏足金蠅,系拱北海關首次在關區口岸截獲該物種。
1月23日,斗門海關關員在斗門港貨運口岸進行檢查作業時,發現一集裝箱門及內壁多處分布有若干蠅類,查驗關員隨即取樣并送往實驗室鑒定。據珠海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病媒生物實驗室DNA鑒定,為烏足金蠅,系拱北海關首次在關區口岸截獲該物種。目前,該集裝箱已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置。
“烏足金蠅又名烏足錫蠅,是嗜尸性蠅類,幼蟲在動物尸體上滋生,繁殖能力強。蠅類也會通過寄生、騷擾、生物性和機械性傳播病原體,給人類身體健康造成直接和間接危害,是我國口岸重點監測的病媒生物之一。”斗門海關監管一科關員漆江介紹。
據了解,斗門海關全面提升口岸疫情疫病及外來物種入侵防控能力,主動加強對入境貨物、交通運輸工具及集裝箱的風險分析和檢疫查驗。去年以來,該關已截獲輸入性病媒生物43種次。
報送/斗門海關、珠海保健中心
協審/衛檢處
監制/孫海波
文/陳爽、黃順芳
圖/周宇紅
編輯/俞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