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賀子珍葬禮上,一位中年男子悲慟萬分,他快步向前,幾近踉蹌,淚水不受控地奪眶而出,口中不斷呼喊:“姨媽!姨媽!”
他便是賀子珍的外甥賀麓成,又名毛岸成。
長久以來,賀麓成的身份神秘莫測。
他畢業參加工作之后,便很少和親人朋友聯系,哪怕和他一起長大的李敏,也猜不透他究竟在做什么。
賀麓成的父母皆為革命烈士,父親毛澤覃是毛主席的三弟,母親賀怡是賀子珍的妹妹。
他出生于動蕩不安的革命年代,為躲避敵人的迫害,家人為他取名賀麓成,希望他能在隱匿中平安成長。
賀麓成自幼便被姨媽賀子珍撫養,賀子珍歷經無數磨難,卻將全部的溫柔與耐心傾注在賀麓成身上。
賀麓成對于革命、對于責任的認知,都來自于姨媽的言傳身教。
學業完成后,賀麓成毅然投身國防科研事業,從此開始了隱姓埋名的艱苦歲月。
他被分配到一個偏遠的科研基地,那里地處深山,交通不便,生活條件極為艱苦。
基地里的房屋簡陋,每逢下雨天,屋頂便會淅淅瀝瀝地漏雨,他只能用各種盆盆罐罐接水,在滴答聲中繼續工作。
在科研工作中,賀麓成全身心投入,常常為了一個數據、一個公式,廢寢忘食地研究。
他參與了我國導彈事業的早期研發,面對國外技術封鎖,他和同事們只能從零開始摸索。
無數個夜晚,基地里的燈光徹夜長明,賀麓成坐在堆滿資料的桌前,眉頭緊鎖,在草稿紙上反復推演。
餓了,就啃幾口干饅頭;困了,就趴在桌上小憩一會兒。
可是,由于保密工作的需要,外界對賀麓成的生活和工作一無所知。
人們不理解他為何常年不與家人聯系,為何總是行蹤神秘。
曾經的同學、朋友,偶爾碰到他,都覺得他變得陌生。
有人指責他冷漠,有人抱怨他不合群,可賀麓成從不解釋,只是默默承受著這些誤解。
經過多年的努力,賀麓成和團隊成功攻克了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為我國導彈的精準定位和發射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持。
他的研究成果,讓我國導彈事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國防實力。
然而,作為無名英雄,他的一切奉獻,要到多年后也為世人所知。
為國為民,賀麓成從未后悔過自己的選擇。
唯有對姨媽賀子珍,賀麓成一直心懷歉疚。
因為賀麓成工作的特殊性質,就算是對家人,也一個字都說不得。
因此,多年來,賀麓成只能忍受著和賀子珍的分離,賀子珍打來的電話、寄來的信,他也不能輕易的回復。
直到賀子珍去世,也不知道,自己的外甥是一個如此偉大的科研工作者。
參考資料:
搜狐新聞《中程導彈專家賀麓成原系毛主席侄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