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東梅,毛主席十分疼愛的外孫女,她的名字由外公名字里的“東”字,以及外公最鐘愛的花“梅”組成。
孔東梅是中國紅色家族的后代,其母親是毛主席與賀子珍的女兒李敏,是賀子珍和毛主席的六個孩子中唯一一個留在身邊的。
1959年,李敏和丈夫孔令華在父親毛主席的主持下舉行了婚禮,毛主席去世后,李敏一直過著簡樸的生活,1999年,是孔東梅一家人的多事之秋,父親孔令華去世,李敏大病不起,哥哥孔繼寧遠赴海外工作。
孔令華不幸離世后,李敏一個人拉扯家庭,孔東梅坦言:“媽媽的命其實很苦。”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李敏自從結婚后搬離中南海就很少見到毛主席,1976年8月,李敏從一份中央文件中得知父親病重的消息,不顧一切趕到中南海求見。
只見毛主席躺在床上臉色蒼白,毛主席聽到女兒的呼喊聲后,微微睜開眼睛,跟女兒嘮了會兒家常,李敏強忍淚水,輕輕呼喚著爸爸。
在毛主席去世后,在這個世界上,最讓李敏心之所系的便是母親賀子珍。母親如今半身偏癱、臥床休養,正處于需要女兒悉心照料、端湯送藥的時刻,可李敏卻無法陪伴在側,這份無法盡孝的遺憾時常讓她內心難安。
李敏之所以無法繼續在上海長期居住以照顧賀子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她需要照料正在上大學的兒子和上小學的女兒;其二,孔令華身體狀況欠佳,胃病頻繁發作,甚至曾住院治療;其三,她自身也因病倒下了。
她先是發現自己心臟不好,胸悶難受,以后又發現了淋巴結腫大,繼而胳膊疼,抬不起來,她本來就是神經衰弱的毛病,睡不好,吃不好,使本來比較富態的身軀,日漸消瘦。
原來的軍衣穿在身上,晃晃蕩蕩,竟然支撐不起來,她真的有點自顧不暇了。
因此為了讓母親賀子珍高興,李敏將女兒孔東梅送到母親身邊撫養,孔東梅一直居住在上海市湖南路262號,在這個家中,外婆賀子珍度過了從新中國成立后直到患病住進華東醫院的幽居歲月。
孔東梅在外婆的懷抱中度過了童年歲月,一天天長大, 她4歲時,毛主席便去世了,那時,小東梅還沒來得及見上外公一面,只是依靠照片和想象勾畫著毛主席的形象,這一點,她和幼年時的母親李敏很相似。
“記得那時放學回家,門鈴太高夠不著,每次我都要用書包墊腳才行,在我的童年記憶中,那個院子非常大,還有假山,我和外婆在花園里種了四顆橘子樹,每年都可以收獲橘子,還有桃樹,枸杞子樹等。”
每當孔東梅想起外婆,都會想起那個大院子,想起外婆坐在椅子上一支一支地抽著煙,望著遠方沉思。
毛主席去世后,李敏李訥沒有繼承他的一分遺產,直到1981年,中辦派人找李敏,了解她的生活和要求,李敏聽到談這個問題,眼淚不禁奪眶而出,她在1961年時離開中南海時,毛主席曾說過每月補助她生活費60元。
1963年李敏有了工作,拿到工資后,自動停止領取這筆錢,李敏自北京師范大學化學系退休后,先后于國防科委、解放軍總政治部任職,直至在相關崗位上退休。
她對中辦的同志說:“我沒有什么奢求,如果可能,我只要爸爸原來要給我的一份。”
這樣,在1981年,李敏得到中辦送來的8千元現金,一臺20時彩電,一臺電冰箱。1984年4月,賀子珍在上海逝世,享年75歲,李敏哭得氣都回不過來了。
從賀子珍病重,去世,遺體告別儀式到骨灰安放,李敏一直處于悲傷之中,眼淚擦不完,她勉強支撐著她的病體,把媽媽的后事辦完,在這之后她自己的身體更弱,病也更重了。
晚年的李敏雖然身體多病,但從不給組織上添任何麻煩,仍一人操持家務,別人勸她請個保姆,她說什么也不肯。
有一次,孔令華部隊的一位領導到李敏家,看到她干家務活很吃力,回去后,硬給她派去了一名公務員,結果只干了兩天,就被李敏謝絕了。
李敏的一日三餐非常簡單,吃面包就咸菜是常事,燒土豆是她的專長,她告訴我們:“這是當年在蘇聯時媽媽教的”,為了省事,李敏除了吃面包,也經常買饅頭,每次都要買好幾斤,回來把它放到冰箱里,一吃就是好幾天。
然而不幸的是,1999年,孔令華與前往深圳參加會議,卻在途中制造發生車禍,搶救過程中突發心臟病不幸逝世。
改革開放后孔令華曾在航天部一家高科技開發公司任總經理,他多次為毛主席的活動多方奔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他和李敏是中學同學,兩人由相知相愛而結婚,毛主席也親自為他們操辦了婚禮,如今他不幸逝世在手術臺上,對李敏和全家來說都是沉重的打擊。
李敏得知噩耗后,一病不起,為了撐起這個家,她忍痛東奔西走,她說,幸運的是父母從她懂事起就給她一種很平民化的生活,教育她獨立生活,自食其力,做個普通人。
平時李敏清貧度日,面對病情,全家都湊不齊醫藥費,無奈女兒孔冬梅決定給中央寫信求助。
她寫道:“幫幫我,我是毛主席外孫女”,李敏一直教導不能借助外公外婆的身份搞特殊,而此次,孔東梅不得不為了媽媽的病情利用自己的身份求助中央,很快中央便收到李敏的求助信。
李敏得知后生氣地“批評”了女兒,她不想給中央和組織添麻煩,女兒孔東梅含淚說道:“媽媽其實很苦……”
2003年3月,李敏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2012年4月30日,李敏和女兒孔東梅,女婿陳東升以及外孫等,他們回到韶山,祭祀先祖。
李敏對陪同和隨從人員說:“韶山,是我父親的誕生地,更是他青少年時期從事學習和革命活動的地方,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塊紅色圣地,今天回來主要是祭祀先祖。”
祭祖完后,李敏在父母的臥室,含淚輕輕撫摸父母用過的床,衣柜和桌凳,駐足端看父母的相片,含淚說道:“父親生前教育我不要鮮花,不要掌聲,夾著尾巴做人,一心一意為人民,不為個人謀私立,過普通人的生活”。
李敏待人真誠,善良,辦事嚴謹,認真,生活勤儉,樸實,只是過得寂寞了一些,但寂寞并不要緊,主席生前曾有詩云:“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