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房價崩盤回憶!1991年,日本經濟陷入了長達十年的衰退期,即“失去的十年”,由于房價暴跌,房產價值遠遠低于貸款金額,那些貸款買房的人,后來怎么樣了?
二戰后的日本,滿目瘡痍,百廢待興。
然而,憑借著政府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經濟政策,如大力發展制造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等,日本經濟迅速復蘇并進入高速增長階段。
到了上世紀80年代,日本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這一切促成了日本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民眾們紛紛掏錢購房,但這真的是好事嗎?
答案是否定的。
原因在于,日本政府為了應對日元升值帶來的經濟壓力,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持續降低利率。
低利率環境使得企業和個人融資成本大幅下降,大量資金涌入房地產市場。
銀行在放貸時,過度依賴土地和房產抵押,認為房地產是穩賺不賠的資產,從而肆無忌憚地向房地產開發商和購房者提供貸款。
這一時期,日本社會彌漫著一種對房地產盲目樂觀的情緒,民眾紛紛將房地產視為最佳投資選擇,甚至出現了全民炒房的狂熱現象。
企業也紛紛涉足房地產領域,大量資金從實體經濟流向房地產,導致房地產泡沫不斷膨脹。
股票市場也與房地產市場相互交織,股市的火爆進一步推動了市場投資熱情。
更多資金被卷入這場瘋狂的資本游戲,虛假繁榮的背后實則危機四伏。
1990年,日本政府終于意識到房地產泡沫的嚴重性,開始采取一系列嚴厲措施來抑制泡沫。
日本銀行大幅提高公定歧視利率,從原本較低的水平迅速提升至6%,銀根驟然緊縮,企業融資成本急劇上升。
同時,大藏省和日本銀行聯合出臺限制土地融資的“總量規制”,嚴格限制銀行對房地產的貸款規模。
這些政策的出臺,如同釜底抽薪,使得房地產市場迅速降溫。
從1991年開始,房地產開發商資金鏈斷裂,紛紛陷入困境,大量在建項目停工,爛尾樓隨處可見。
購房者也因房價下跌,房產價值大幅縮水,許多人成為“負翁”,每月仍需償還高于房屋價值的房貸。
日本經濟陷入了長達十年的衰退期,即“失去的十年”。
那些在房價高峰期貸款買房的人,背負著沉重的債務,生活陷入了困境。
由于房價暴跌,房產價值遠遠低于貸款金額,他們不僅要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還要面對心理上的打擊。
許多人不得不節衣縮食,削減生活開支,甚至有人因無法承受債務壓力而選擇自殺。
部分企業主也因投資房地產失敗而破產,多年積累的財富瞬間化為烏有。
但沒有買房的人,也并非幸運兒,因為,整個國家的經濟都在崩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房子終歸是剛需,但房子越來越難買,他們只能繼續租房生活。
房地產市場的崩潰拖垮了一大批公司,工作崗位越來越少,無數人都面臨著失業,但房租卻在不斷的飛漲。
時至今日,房地產崩盤所引發的不良效應,依然深刻的影響著日本社會。
可以說,日本的一代人,都不幸地成為了房地產泡沫下的犧牲品。
參考資料:
金融界《日本全民當房奴的時代,房價垮掉的后果是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