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以“AI賦能企業提效:DeepSeek應用與實踐 ”為主題的人工智能應用培訓在廣東科達有害生物防治服務有限公司潮州市潮安區總部正式啟動,這場培訓,廣東科達有害生物防治服務有限公司聯手人工智能研究專家周偉涵,將國產大模型DeepSeek推入消殺行業的毛細血管。這場實驗背后,是一個傳統服務行業在技術浪潮中的焦慮與突圍。
“電子牛馬”進場:防制員、消殺員、行政人員與文員的角色重構
“以前寫一份紅火蟻防治方案要憋三天,現在AI十分鐘就能搭出框架?!睆V東科達行政主管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展示工作臺賬:通過DeepSeek-R1與Kimi的組合,企業技術文檔產出效率提升70%,而成本僅相當于雇傭半個應屆生的開銷。
這并非孤例。
在培訓現場,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委員會團體標準《營商環境企業滿意度通用評價指南》核心起草專家,全國首個街道級“國字號”營商環境監測站站長周偉涵演示了更“激進”的場景:當AI同步處理多個微信群的客戶咨詢時,人類員工正將更多精力投入“機器干不了的活”“但是,AI取代的不是人,而是那些讓人‘耗竭’的重復勞動?!敝軅ズf。
技術狂歡下的暗礁:服務器崩潰與數據“越獄”危機
狂歡背后,暗流涌動。多位從業者在使用過程中遇到DeepSeek官方服務器常因流量過載“罷工”的問題,有企業為保障服務流暢,不得不將敏感數據接入第三方平臺?!熬拖駷榱瞬欢萝嚕丫茸o車開上鄉間小路?!毕x控企業技術負責人坦言。
科達的技術突圍之路,恰如潮州古城墻上生長的榕樹——既要向上擁抱數字化的陽光,又要把根系深扎在傳統行業的土壤里。
當被問及是否考慮更換基礎模型時,技術負責人給出了頗具行業特色的回答:"就像不能因為某種害蟲有毒性就放棄消殺,我們需要在安全性和技術性之間,找到精準的滅殺害蟲方式。"
“工具理性”的邊界:當蟲控企業開始思考哲學命題
“如果AI能預測三年后白蟻分布趨勢,我們還需要老師傅的經驗嗎?”
“當機器比人更懂政策解讀,防制消殺人員的價值如何重構?”
在培訓關于如何向人工智能提問的環節,一場特殊辯論正在上演。廣東科達有害生物防治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透露,接下來,企業嘗試用AI生成“蟲控服務滿意度報告”,“但在這過程中,需要認真進行審核,技術可以標準化流程,但理解‘人話’里的微妙分寸,仍是人類專屬的魔法。”
當被問及“是否擔心技術顛覆行業”時,公司負責人的笑稱:“20年前,蟲控行業靠敵敵畏打天下,10年前玩轉GPS監測,現在通過DeepSeek再增加了件兵器——害蟲永遠殺不完,但殺法必須與時俱進,錦上添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