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財經
在2025年3月15日晚播出的央視“3·15”晚會上,以“共鑄誠信 提振消費”為主題,深度揭露了諸多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
其中,電子借條類金融服務平臺借貸寶和人人信被點名,因其平臺上電子簽淪為變相高利貸的工具,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借5000元到手3500元:“砍頭息”與高利貸的殘酷現實
在短視頻平臺及其他網絡社交媒體上,大量以“電子簽”為憑證的借款成功案例吸引著急需資金周轉的人群。
2025年初,洪先生和王女士便是其中的受害者。洪先生因資金周轉需求,在借貸寶平臺按照放款人要求簽署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欠條,借款5000元。
然而,他實際只收到3500元轉賬,可平臺欠條上的借款金額卻登記為5000元,短短7天,就要額外償還1500元利息,年化利率高達5959.18% ,這無疑是赤裸裸的“砍頭息”與高利貸。
王女士在人人信平臺的遭遇如出一轍,借30000元到賬僅14000元,扣除的16000元被放款人稱為利息。
平臺監管形同虛設:線上線下“兩張皮”
借貸寶和人人信作為電子簽約平臺,應用頁面中“欠條借條”功能入口醒目,并宣稱提供“法院認可”“律師函服務”“委托訴訟”等服務,看似正規且受法律保護。
記者體驗發現,平臺可選最高利率不超過13%,處于民間借貸合法區間。但實際操作中,平臺監管嚴重缺失。
在借貸寶平臺,借款人與放款人雖簽署正規電子簽協議、打了電子簽欠條,可真正交易卻不在平臺進行,而是通過微信、支付寶私下轉賬放款,平臺既不要求上傳交易憑證,也不審核實際放款金額,對放款、收款方式放任自流,每單僅向借款人收取“出證費”。
當借款人無法按期還款時,借貸寶平臺給出展期方案,表面不收利息,放款人卻私下要求借款人支付高額利息,否則不同意延期。多次展期后,借款人債務如滾雪球般越積越多。
而人人信平臺同樣對線上線下分開操作利率的違規玩法采取放任態度,甚至暗示放款人通過做假賬號來規避法律風險,導致借款人即便遭遇高利貸和暴力催收,也因無法獲取放款人真實身份信息而難以維權。
平臺回應與行業亂象根源
記者以放款人身份前往借貸寶總部咨詢,業務負責人直言平臺核心是借條、欠條功能,盈利主要來自打條收入,對放款人使用平臺打欠條,用砍頭息、展期利息等手段侵害借款人權益的情況,未正面回應,反而強調打借條和打欠條的區別,暗示使用打欠條功能可私下賺取不受監管的利息。人人信的產品經理更是直接透露平臺上放款方多通過做假賬號規避法律風險。
這些電子簽平臺亂象的根源在于利益驅使,平臺為追求經濟利益,忽視對借款人權益的保護,對違規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在監管層面,電子簽借貸行業的監管細則可能存在漏洞或執行不到位,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鉆法律空子,將原本為便捷借貸服務的電子簽變成了剝削借款人的工具。
此次央視3·15晚會的曝光,為整個電子簽借貸行業敲響了警鐘。相關部門需加強監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規,規范平臺運營,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避免更多人陷入變相高利貸的泥沼 ,讓金融服務回歸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
在這個屬于自媒體的
摩登時代等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