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年度藝術家 | 梁紹基:在好奇與追問中把握真實的生命體驗

0
分享至



編者按

Editor's Comment

梁紹基的2024年被一場重大的腦部手術切割成兩個時空:手術刀劃開的是肉體疆界,而蠶絲縫合的卻是永恒的藝術生命。在上海療養中心的冬日暖陽里,這位以蠶觀道的藝術家,以絲線丈量著生命與時空的維度。當“溶熔之幻”在上海玻璃博物館折射出蠶絲與琉璃的晶體對話時,藝術家正用病中感悟重構“虛室生白”的東方哲思;在深圳展覽“海溟溟”中懸浮的蠶絲矩陣與潮汐聲共鳴之際,他剛完成術后首次創作方案遠程指導;而在長沙與沈勤的雙個展中,“絲絲楚吟”用絲線編織的楚辭韻律,恰似藝術家在病痛中譜寫的生命賦格曲。

從1989年天臺山的第一個蠶房到2024年醫院的臨時工作室,梁紹基用三十五年證明:真正的藝術生命從不被肉體牢籠禁錮。當化療藥物與蠶絲蛋白在血管中相遇,當良渚的史前玉琮與轉基因蠶繭展開跨時空對話,這位藝術家正在締造當代藝術史上最動人的生命寓言——在病痛與創造的雙重灼燒中,淬煉出超越生死的“絲光”。

“年度藝術家”個案研究

梁紹基

Liang Shaoji

在好奇與追問中把握真實的生命體驗

CAPTURING THE AUTHENTIC EXPERIENCE OF LIFE

THROUGH CURIOSITY AND INQUIRY


梁紹基在“絲絲楚吟”展覽現場 2024

絲絲縷縷,道之所在

THREAD BY THREAD, THEREIN

LIES THE PATH

庫:對于您來說,“絲是追問的虔誠”,蠶絲在您的創作中既是物質載體,也是哲學隱喻。您如何看待藝術作為真理媒介的可能性?

梁:“思是追問的虔誠”,這原是海德格爾的一句話,我將其中“思考”的“思”換成了“蠶絲”的“絲”。以蠶絲為媒介,我持續地對宇宙、生命、天地、社會等展開追問,這也是我個人的獨特體驗。我曾把自己的創作理念總結為“絲、思、史、詩”四個字。第一個“絲”,指的是蠶絲,它是我創作的物質媒介;第二個“思”,代表著思考,包含我對世界的追問、反思與批判;第三個“史”,是歷史,我將創作置于時間與社會的宏觀維度中去考量;最后一個“詩”,象征著詩歌所代表的遠方,是難以一下子言明的東西。這四個字便囊括了我的所有的思考、追問、闡述與創造。


時間與永恒( 局部 )

“絲絲楚吟”展覽現場

美侖美術館 2024

“絲”不僅是一種物質媒介,更承載著一種精神。只有當自己親自感知、體悟到這種精神后,才會對“絲”變得更為敏銳,對其物質存在有更深刻的感觸。正因如此,在我的創作過程中,意識與物質、第一性與第二性的界限,在這些領域中逐漸交錯、融合。此外,“絲”在東方文化語境里蘊含著深刻的“道”的意味,正所謂“大道至簡,大道歸一”。看似細微、虛無的絲絲縷縷,實則無處不在,充滿了靈性,在虛渺、細微之處蘊藏著強大的生命能量,讓人不禁為生命的意義而感到驚喜。所以,在進行創作時,我內心滿懷情感,且帶著敬畏之心,去理解、運用絲這種東方的材料。


殘山水

“絲絲楚吟”展覽現場

美侖美術館 2024

庫:在近年與基因科學、人工智能的合作中(如熒光蠶繭、AI模擬蠶絲軌跡),您如何平衡技術的“確定性”與藝術的“不確定性”?

梁:首先,與科技領域合作是一種在追問中的好奇心。在相關技術領域我并非專家,所以我選擇與在基因科學、人工智能方面的專業團隊攜手合作開展研究。我認為跨領域的科技能夠拓寬我們的視野,深化我們對思想領域的認知??茖W技術的研究與發展是永無止境的,從我的角度看,這種技術的浪漫亦是一種詩和遠方。也正因如此,技術的 “確定性” 和藝術的 “不確定性” 碰撞交融,反而催生出了新的可能性。

庫:您隱居天臺山三十余年,選擇與蠶共同生活、創作,在您看來藝術的本質是“自然與人類的對話”還是“生命的自我顯現”?

梁:我認為生命的顯現也在與自然的對話之中。我的選擇算是天時地利的結果,身處江南,我能真切體悟到佛宗道源的獨特氣息,而這里恰好又是養蠶之地,加之此前我對原始藝術與現代藝術、原始藝術與現代科學之間關系的持續追問,令我滿懷好奇。促使我突破了傳統編織領域僅局限于手工的做法,拓展了認知邊界,感受到了原始力量與能量的強大魅力。在持續創作與不斷追問的過程中,一切都自然而然地不斷延伸,作品之中逐漸產生一種“神性”,融合了天地人神的內涵。


蠶流

“絲絲楚吟”展覽現場

美侖美術館 2024

庫:您的作品強調“過程性”(如蠶的吐絲、玻璃的熔融),而傳統藝術更注重“結果”。您是否認為藝術的本質更接近于一種“動態的生成”而非“靜態的物”?

梁:應該說,藝術的結果也是很重要的,它是藝術精神、方法以及材料運用的綜合呈現。但是我還是很強調藝術創作中的動態過程,因為在材料的運動變化中,蘊含著豐富多樣的可能性,這些變化往往是靜止狀態下難以察覺的。而且這種動靜的轉化是循環往復的,就如同養蠶的周期,周而復始,就像數學符號∞,象征著無窮大?!耙恍Q一世界,一繭一宇宙”,通過微觀層面的蠶與繭,洞察整個宇宙的運行規律。


8字謎(影像截幀)


“絲絲楚吟”展覽現場

美侖美術館 2024

庫:您將廢鐵、玻璃等工業材料與蠶絲結合,形成強烈的對比和反差。這種“對抗性”材料語言是否揭示了您對藝術本質的理解——即藝術是“矛盾的和解”或“沖突的共生”?

梁:選擇玻璃,是因為玻璃本身堪稱光的容器,與蠶絲一樣,對光極為敏感。二者雖有不同,但在對光的敏覺上存在諸多共性。光里面包含時間與空間的維度。以蠶絲為例,看似薄如平面,實則在虛薄之間構建出一種虛幻空間,近觀之下,能發現層層疊疊、形態各異的虛態,這種虛態所呈現的虛靜、虛無、虛空之感,與東方審美理想高度契合。深入探究,從生物學、量子力學的角度,如原子、粒子到量子糾纏學,都能發現其中蘊含的廣闊天地,這促使我不斷關注這一領域。


玻璃山水(局部)

“絲絲楚吟”展覽現場

美侖美術館 2024

從老子《道德經》上篇對宇宙、空間、宇宙物理學的諸多闡述,到海德格爾的“存在”哲學,我愈發覺得飄蕩在空中的蠶絲,既是一種存在,也是存在者的一種狀態。如今,生物學、神話、物理學等多學科知識,極大地拓展了我們對宇宙的認知邊界。作為藝術家,對這些領域進行追問,是源于對世界認知的好奇、進取之心以及對歷史發展的責任感。至于將廢鐵、汽車與玻璃組合運用,我常把蠶絲視作人的第二皮膚,因其可制成衣物,而玻璃,以玻璃幕墻為代表,構成了城市的皮膚。當前,城市中玻璃幕墻及各類玻璃器物帶來了諸多污染問題,加上城市發展的失控,產生了大量廢墟。我運用這些工業現成品,意在警示人們,在文明發展進程中,一旦失控,將會對人類文明造成傷害與倒退,故而將蠶絲與玻璃廢棄物連接在一起。以在上海玻璃美術館舉辦的展覽“溶熔之幻”中的作品“后視”為例,城市中隨處可見的撞車事故與廢舊汽車,是人類社會發展失控的體現。我將這件作品命名為“后視”,取汽車后視鏡之意,寓意人類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回頭審視。玻璃如水,汽車碰撞后自燃如火,水火相對,這無疑是對人類的一種警示,促使我們反思當下的發展模式。


黑森林

“溶熔之幻”展覽現場

上海玻璃博物館 2024

:您曾說“蠶是我的老師”,這種對自然生物的敬畏是否源于某種信仰?在物質主義盛行的當下,是什么支撐您堅持三十余年“以蠶為伴”的孤獨創作?

梁:這個世上有眾多信仰,無論是基督教、佛教,還是其他宗教,追根溯源,在起源階段都涉及對造物主的敬畏。造物主所創造的不僅僅是人類,而是一個包含萬物、人與天地宇宙和諧共生的宏大體系。我一直對原始藝術很感興趣,在現代主義藝術發展歷程中,像畢加索、馬蒂斯以及德國表現主義等諸多藝術家,最初都曾回溯到原始文明,從原始藝術中探尋新的認知與突破,以此重新審視這個世界,感受原始力量的強大。當然,我們如今也擁有強大的科學力量,但這一切都離不開人的認知作為基礎。就拿當下的AI技術來說,不管科技如何發展,最終的關鍵依然是人。所有的科技成果都能成為我們的工具、武器,為我們提供知識和知識庫,然而,將這些進行綜合判斷與創造的主體,始終是人。


梁紹基于上海玻璃博物館創作現場

這一命題非常重要。從古希臘哲學,到中國古代的老莊思想,東西方對于自然的認知存在差異。西方從邏各斯主義出發,認知中帶有物理性、幾何性以及邏輯性;東方則有著自身獨特的認知視角。基于此,我對尼采的生命意志、海德格爾的存在與存在者理論,以及莊子的生命哲學、老子的“道”哲學,都充滿濃厚興趣,并致力于將這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融合貫通。對自然生物的敬畏,并非源于某一種特定的宗教信仰,而是源于對整個宇宙萬物共生體系的深刻認知。

失控與救贖

OUT OF CONTROL AND

REDEMPTION

庫:您近年嘗試突破蠶絲媒介的邊界(如轉向玻璃、AI),這種實驗精神的內驅力是源于對“藝術可能性”的探索,還是對“自我重復”的警惕?

梁:這還是源于我內心的好奇心以及對未知的持續追問。比如對蠶的轉基因實驗改造,一直以來,蠶吐的絲大多是白色的,但后來我了解到,通過轉基因技術可以改變蠶絲的顏色。與此同時,我注意到佛教中的舍利塔有綠色的,而蠶繭的形態在我眼中與舍利有相似之處。基于這樣的聯想,我萌生出將科技與藝術創作相結合的想法,通過轉基因技術成功培育出了綠色的蠶繭。


熒光

2017~2018

庫:您的作品常隱晦地指向生態危機、技術異化等議題(如《后視》中的車禍玻璃),但較少直接介入社會。您如何看待藝術家在社會中的角色?是“隱喻的詩人”還是“行動的批判者”?

梁:生態危機、技術異化等問題,在現代文明社會中極為重要。以我此前創作的與撞車相關的作品來說,汽車在當今社會極具代表性,全球都在汽車領域展開激烈競爭,而這種競爭態勢,在某種程度上暗示著發展的失控,如同一場場無形的“撞車”。



后視

“溶熔之幻”展覽現場

上海玻璃博物館 2024

我認為自己并非單純的 “隱喻的詩人”,詩人是浪漫的,而我的創作有著更為現實的內涵。就像《汶川石》這件作品,汶川地震后遺址有許多坍塌的廢墟,我將這些材料運回,讓蠶在上面吐絲。蠶的吐絲行為,一方面像是對廢墟的包扎,另一方面由于蠶絲中85%以上是絲蛋白,而絲蛋白代表著生命之源——氨基酸,因此這一創作也有拯救生命的意味。當我看到蠶在廢墟上吐絲時,腦海中不禁浮現出木乃伊的形象,這使作品又增添了濃厚的宗教意味。在這個過程中,作為藝術家的我去到汶川,親身經歷并體驗了那場災難,而后通過創作發出了自己對災難、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吟唱”。這不是簡單的悲天憫人,而是要在觀察與體驗中,自然而然地參與其中,去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



汶川石

“石”展覽現場

臺州黃巖石窟 2025

攝影:金偉琦 @左靖工作室

庫:在展覽“蠶我 我蠶”中,您用蠶絲包裹工業廢墟,這種“溫柔抵抗”是否暗含對當代社會的悲觀態度?

梁:當今世界所呈現出的種種現象,揭示了我們社會存在的潛在危機。然而,我用蠶絲包裹工業廢墟這一創作行為,并非表達一種悲觀態度。相反,這是對危機的客觀凝視,也是對蠶所展現出的生命力量的贊美。蠶以柔弱之軀,憑借堅韌的生命意志,呈現出以柔克剛的特質,這與尼采所闡述的生命意志相契合,也如同中國人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所體現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贊頌。蠶絲本身具有獨特的美感,其虛渺、靜態的存在,蘊含著崇高之美。在創作過程中,蠶絲所展現出的剛與柔、陰與陽、黑與白的對立統一,以及那種綿綿不絕的韻味,是其他材料難以企及的。而且,蠶絲在作品中仿佛是“活”的,其蘊含的生命力不斷延續、延展。



冰床

“溶熔之幻”展覽現場

上海玻璃博物館 2024

在“溶熔之幻”展中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作品《冰床》,創作于疫情封城期間。在琉璃體塊中仿佛有幾縷蠶絲流動著。這是冰河時期生命的遺跡,還是疫情的存在顯像……?由于我用透明無色的琉璃制作之,琉璃是佛教的法器,故其有復生的含意。顯然易見,《冰床》與99年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小床”比較,二者指向不同,耐人尋思,《冰床》直擊當下世界現實。

庫:您近年與科技團隊合作,是否意味著藝術家需從“個體創作者”轉向“跨學科協調者”?這種轉變是否削弱了藝術的獨立性?

梁:其實我很早就開始關注科技領域的相關動態,也閱讀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書籍。但我畢竟不是生物、化學或物理學等專業領域的研究者,科技團隊擁有專業設備以及專職研究人員,在技術層面的深入探索與我作為藝術家的創作視角截然不同,所以與科技團隊合作對藝術家而言是一種很好的組合。倘若藝術家自身具備跨學科的專業能力,那固然很好,但多數情況下難以做到。對我來說,與科技團隊合作源于內心的好奇心,這也是藝術家應有的一種心態。這種好奇心驅使我關注社會發展方向,對社會的變化保持敏銳感知。

我并不認為這種從“個體創作者”向“跨學科協調者”的轉變會削弱藝術的獨立性。藝術與科技的合作,并非讓藝術屈從于科技,而是借助科技的力量拓展藝術的邊界,豐富藝術的表現形式。在合作過程中,藝術依然堅守自身的審美價值與表達內核,以獨特的視角對科技成果進行藝術化的解讀與呈現。通過跨學科合作,藝術家能夠汲取不同領域的知識與靈感,從而在更高層次上實現藝術創新,進一步強化藝術的獨立性與獨特性。


傾天柱

“溶熔之幻”展覽現場

上海玻璃博物館 2024

庫:剛才您提到蠶絲是很有韌性的,蠶絲脆弱易朽,而玻璃、金屬堅硬持久。您選擇這兩種材料是否在探討藝術的“永恒性”問題?例如《冰床》中的玻璃能否超越時間,而蠶絲是否因“短暫”更具震撼力?

梁:的確,從耐久性來看,蠶絲無法與金屬和玻璃相提并論,它相對脆弱易朽。然而,蠶絲有著自身無可替代的獨特魅力。它所散發的溫暖質感別具一格,尤其是當你親眼見證一只小小的蠶,緩緩地吐出長達七八百米甚至一千多米的絲時,那種對世界神奇之處的驚嘆,以及對蠶絲蘊含力量的感慨便會油然而生,而這種感受唯有親身實踐才能深刻體會。在探討藝術的“永恒性”時,不同材料有著不同的表達。玻璃因其堅硬持久,在作品中或許能傳遞出一種對超越時間的向往與象征;而蠶絲的“短暫”,恰恰以一種生命歷程的濃縮,展現出生命即便短暫卻全力以赴的震撼。


天庭(PSA 特別版)

“蠶我 我蠶”展覽現場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2021

庫:您的大型展覽(如“蠶我 我蠶”)常利用工業空間構建史詩場域,這種“空間敘事”是否讓作品更接近公共性,而遠離了個體性的生命體驗?

梁:我并不認為這樣的“空間敘事”會遠離個體性的生命體驗?!靶Q我 我蠶”是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舉辦的,這里原本是一個發電廠,我在這片工廠廢址上構建了一個蘊含“天、地、神、人”概念的空間。在底樓,我放置了許多來自唐代的香樟木,這些木頭象征著大地,有著深厚的根性。當巨大且千年不腐的唐代香樟木被蠶吐上絲后,原本沉重的歷史感變得輕盈起來,仿佛云朵般飄然而至。中間部分,我運用了巨大的鐵鏈條,它代表著“煉獄”,從上方垂落靜止不動。再往上,則是“天庭”的部分,其營造出的氛圍就如同教堂一般,而蠶在其中,也似有教堂般的神圣感。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天、地、神”的格局,人處于中間,通過自動電梯穿梭其中。電梯周圍包裹著大量的蠶絲,人經過時,仿佛置身于蠶的甬道,一步步走向“天庭”。這種空間結構的設置,不僅讓觀眾能感受到強烈的空間體量感,深入其中時,還能體會到更為復雜豐富的情感。在這個場域里,隨著參觀路線的推進,蠶的概念以及我們與蠶、與世界的關系也越發清晰明了。而且,像展覽中的“小床”、“寶寶”等元素,都充滿了情感化的表達。比如作品《寶寶》,很容易激發人們對生活和生命的理解與感悟。


沉鏈: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蠶我 我蠶”展覽現場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2021

其實,我每次舉辦展覽都有一個整體的布局和構思。在上海玻璃博物館舉辦的展覽“溶熔之幻”,是以火與水為主題,因為玻璃兼具液態和固態的特性,在這個展覽中,它展現了我們生存環境中截然不同的兩面。一方面,呈現出諸多危險的情境;另一方面,整個空間被設計成漆黑的樣子,象征城市中玻璃幕墻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而在長沙美侖美術館與沈勤的雙個展“絲絲楚吟?幽幽清音”中,我想將湖南地域文化中深厚的文化內涵都激發出來,所以將洞庭湖的泥掏出來,泥在這里代表著大地,我希望能進一步深入審視、研究和學習當地文化。


湖鑒

“絲絲楚吟”展覽現場

美侖美術館 2024

總的來說,每次展覽我都有自己的策展思路,藝術家通過作品表達自己的感知,雖然很難說能把所有問題都闡釋清楚,但都是依據自己的感知去反映社會。就這幾次展覽而言,我使用的材料豐富多樣,既有柔軟的蠶絲,也有金屬、玻璃等其他材質,這些材料的運用都是根據創作命題自然生發出來的,并非事先固定設定好的。所以,這樣的“空間敘事”并沒有遠離個體性的生命體驗,反而是在公共性的空間中,為個體提供了更為多元和深刻的生命感悟機會。



泥上舞

“絲絲楚吟”展覽現場

美侖美術館 2024

庫:在當代藝術市場與學術評價體系中,您的作品常被貼上“生態藝術”“東方哲思”等標簽。您認為藝術的價值應如何評判?是觀念的創新性、社會的啟發性,還是美學的感染力?

梁:對于藝術價值的評判,可謂見仁見智。在我看來,藝術作品其實是藝術家內心對世界真實感知的一種反映。通常,人們會從美學、觀念等方面對藝術提出要求,藝術家自身也會關注這些課題。然而,我認為關鍵并非先預設這些評判標準,而是藝術家要先形成自己對社會的獨特態度,在此基礎上,藝術所蘊含的美學特質、創新觀念等才會自然生發出來。我始終覺得,優秀的藝術創作靈感,往往是在不經意間突然涌現的,并非通過苦心孤詣地刻意尋找就能獲得。因為刻意為之的創作,可能會失去那份源自內心的真誠與自然,而這種真誠與自然恰恰是藝術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


“絲絲楚吟”展覽現場

美侖美術館 2024


湘魂
“絲絲楚吟”展覽現場

美侖美術館 2024

庫:您曾提到“未來的創作要更危險”,這種“危險”是指什么,是否意味著突破現有媒介或直面更尖銳的社會議題?

梁:隨著未來 AI 技術的日益強大,它與藝術家之間的競爭態勢愈發明顯。AI 創作速度快,效率高,但我認為藝術家應從 AI 技術中汲取養分,充分利用這些科技成果。不過,在這個過程中,藝術家必須牢牢把握自身真實的生命體驗。如果創作僅僅呈現出冰冷的數字內容,那就失去了藝術的核心價值。藝術家的作品應當充滿人性與溫度,源自生命中真切的體驗和真實的經歷,絕不能被技術所吞噬。

注:圖片由梁紹基和香格納畫廊提供, 拍攝:林秉亮、林維嘉等。

藝術家簡介


梁紹基

Liang Shaoji

1945年生于上海,現工作和生活于浙江天臺

梁紹基在中國美術學院師從萬曼研究軟雕塑。三十余年來,潛心在藝術與生物學,裝置與雕塑、新媒體、行為的臨界點上進行探索,創造了以蠶的生命歷程為媒介、以與自然互動為特征、以時間、生命為核心的“自然系列”。他的作品充滿冥想、哲思和詩性,并成為虛透絲跡的內美。

重要展覽:

重要展覽:梁紹基:絲絲楚吟,美侖美術館,長沙(2024);梁紹基:溶熔之幻,上海玻璃博物館,上海(2024);四兩千斤:梁紹基、楊詰蒼雙人展,吳文化博物館,蘇州(2023);梁紹基:蠶我 我蠶,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2021-2022);物質的魅力: 來自中國的材料藝術(巡回展),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Smart藝術博物館(芝加哥),美國(2019-2020);梁紹基:恍,木木美術館,北京(2018);庫里巴蒂當代藝術雙年展,奧斯克·尼邁耶博物館,庫里巴蒂,巴西(2017);梁紹基:雲上云,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杭州(2016);藝術怎么樣?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阿爾里瓦科展覽館, 多哈,卡塔爾(2016);梁紹基:元,香格納畫廊,上海(2015);藝術之變,海沃德美術館,倫敦,英國(2012);云,梁紹基個展,香格納H空間,上海(2007);第三屆上海雙年展,上海美術館,上海(2000);第五屆里昂雙年展,里昂,法國(2000);第六屆伊斯坦布爾雙年展,伊斯坦布爾,土耳其(1999);第四十八屆威尼斯雙年展,威尼斯,意大利(1999);中國現代藝術展,中國美術館,北京(1989)等。

梁紹基于2002年獲中國當代藝術獎(CCAA);2009年獲克勞斯親王獎。


◎《2024年度主題·選擇真理》梁紹基個案研究文獻圖書內頁版面

*Copyright ? KUART.All Rights Reserved.

“2024年度主題·選擇真理”專題策劃內容由《庫藝術》KUART原創,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允許,不得擅自轉載,否則權利人將根據知識產權法追究法律責任。

其它更多內容

工作坊即將啟動

“在色彩中探索繪畫新的可能性”

國內外導師攜手構建一個獨立的繪畫體系

Rediscovering Color, Transcending Oneself

色彩繪畫

創研工作坊(第四期)

導師陣容:

馬樹青、英格麗·弗洛斯(德)、黃拱烘(德)

舉辦時間:

2025年3月29日—9月

授課方式:

線上理論教學 + 線下實踐創作 + 跟蹤創作點評

線下授課地點:

課程亮點:

從繪畫觀念、色彩理論到個體獨立創作,體系化的課程設計,助力成員全面提升藝術創作能力。

全階段成員權益:

- 參加本期工作坊舉辦的線上成果展,展示個人作品;

- 加入“色彩繪畫”師生專享交流群,與導師及同行深度互動;

- 參選“色彩繪畫”年度主題展覽,獲得更多展出機會;

- 獲得由庫藝術教育與“色彩繪畫”研究中心共同頒發的結業證書;

- 優先獲得現場參與《庫藝術》舉辦學術主題論壇活動的現場席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3699元!華為新品官宣:5月10日,全新開售!

3699元!華為新品官宣:5月10日,全新開售!

科技堡壘
2025-05-08 11:51:53
20歲烏克蘭美女嫁給南京富豪,6年寄1.8億回家,丈夫探親后愣住了

20歲烏克蘭美女嫁給南京富豪,6年寄1.8億回家,丈夫探親后愣住了

青青會講故事
2025-05-06 16:14:08
中美貿易談判,很難很難!

中美貿易談判,很難很難!

古老板的老巢
2025-05-08 06:39:23
特朗普放狠話:“后悔與中國建交”,新一輪對華施壓大戲開場

特朗普放狠話:“后悔與中國建交”,新一輪對華施壓大戲開場

貓眼觀史
2025-05-08 00:11:34
消防員全程退出機制來了,干滿12年由政府安排工作,還有經濟補助

消防員全程退出機制來了,干滿12年由政府安排工作,還有經濟補助

從軍行
2025-05-06 13:00:00
戰況有變,俄軍全線即將?;?>
    </a>
        <h3>
      <a href=奇聞異評
2025-05-07 22:00:03
巴特勒助勇士打到半決賽,名嘴楊毅認錯:我是真沒想到他這么厲害

巴特勒助勇士打到半決賽,名嘴楊毅認錯:我是真沒想到他這么厲害

籃球掃地僧
2025-05-08 23:15:57
迪文琴佐:今天復盤比賽錄像時全隊沒有一個人是“安全的”

迪文琴佐:今天復盤比賽錄像時全隊沒有一個人是“安全的”

懂球帝
2025-05-08 12:15:44
4個小時3680元,臺球女助教提供“特殊服務”,記者暗訪7天曝詳情

4個小時3680元,臺球女助教提供“特殊服務”,記者暗訪7天曝詳情

漢史趣聞
2025-05-08 10:12:32
你見過最沒見過世面的女孩子什么樣子?看網友分享,讓人開了眼!

你見過最沒見過世面的女孩子什么樣子?看網友分享,讓人開了眼!

墻頭草
2025-05-08 08:29:17
從33樓換到4樓后,我終于明白,樓層低的居住感受,兩者差別很大

從33樓換到4樓后,我終于明白,樓層低的居住感受,兩者差別很大

小談食刻美食
2025-05-06 18:42:36
難說再見!馬連道茶城,騰退啟動!

難說再見!馬連道茶城,騰退啟動!

家住東西城
2025-05-08 20:40:55
坐火車你遇到最離譜的事是什么?網友:遇到那種穿灰絲拖鞋的咋辦

坐火車你遇到最離譜的事是什么?網友:遇到那種穿灰絲拖鞋的咋辦

解讀熱點事件
2025-05-07 01:30:03
一年幾百塊,“完爆”百萬醫療險的“惠民保障”,律師卻說別買!

一年幾百塊,“完爆”百萬醫療險的“惠民保障”,律師卻說別買!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5-08 18:42:41
調整心情,阿斯:巴薩在國家德比前舉辦燒烤聚餐活動

調整心情,阿斯:巴薩在國家德比前舉辦燒烤聚餐活動

雷速體育
2025-05-08 19:33:42
謝暉的下課不冤,或許他的執教生涯也就此完結

謝暉的下課不冤,或許他的執教生涯也就此完結

K唐伯虎
2025-05-08 07:10:21
大媽走路突然轉身撞到男子獲賠7萬,法院:未保持安全距離

大媽走路突然轉身撞到男子獲賠7萬,法院:未保持安全距離

AHTV第一時間
2025-05-08 20:32:40
艷壓全場!張柏芝閃鉆長裙亮相澳門,網友:衣服再閃也不如她的臉

艷壓全場!張柏芝閃鉆長裙亮相澳門,網友:衣服再閃也不如她的臉

春序娛樂
2025-05-08 08:31:57
小米車主稱睡車里只要幾塊錢!網友:30萬的車 住不起800的酒店?

小米車主稱睡車里只要幾塊錢!網友:30萬的車 住不起800的酒店?

火山詩話
2025-05-07 07:41:33
俄方沒想到:凍結俄幾千億的西方,連中方船只都不敢上,乖乖放行

俄方沒想到:凍結俄幾千億的西方,連中方船只都不敢上,乖乖放行

阿芒娛樂說
2025-05-08 09:25:41
2025-05-09 00:36:49
庫藝術
庫藝術
最具學術性的當代藝術公眾號
3301文章數 7016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頭條要聞

美財長:特朗普考慮豁免部分商品最高145%關稅

頭條要聞

美財長:特朗普考慮豁免部分商品最高145%關稅

體育要聞

面對一群天賦怪,阿森納只能接受失敗

娛樂要聞

劉畊宏老婆補刀 清場風波口碑翻車!

財經要聞

57政策解讀:力度空前的系統性穩增長舉措

科技要聞

理想L煥新版來了,輔助駕駛芯片全系升級

汽車要聞

昨天李想點評了AI 今天我讓AI點評了理想

態度原創

旅游
親子
數碼
游戲
公開課

旅游要聞

熱聞|清明假期將至,熱門目的地有哪些?

親子要聞

孩子舌苔厚口臭家長別著急,中醫教您一個穴位推拿方法

數碼要聞

雷蛇巴塞利斯蛇移動版鼠標發布:76 克、三模連接,699 元

《那個游戲 6》PV2單平臺播放量破億 / 有生之年能看到《星露谷 2》?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钟山县| 南充市| 甘德县| 五大连池市| 苗栗市| 昌乐县| 新化县| 昆山市| 崇明县| 瑞安市| 冕宁县| 鲁甸县| 汉沽区| 镇康县| 桂东县| 阿坝| 西青区| 曲松县| 隆昌县| 灵川县| 天门市| 盘山县| 历史| 边坝县| 方城县| 双鸭山市| SHOW| 昌都县| 祁阳县| 徐水县| 会东县| 乌鲁木齐县| 咸丰县| 孟连| 合川市| 城固县| 开封县| 耒阳市| 阿巴嘎旗| 革吉县| 平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