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光美,木棉鮮花艷。2025年3月15日下午,由深圳市文學創作學會、深圳市寶安區鴻雁文藝社、寶安區作家協會石巖分會、石巖文學創作協會、深圳市時代青工文化服務中心主辦的“羊臺茶座”文學藝術沙龍系列講座第131期《深圳歲月》在寶安西鄉德信商務中心博仕口腔總店會議室舉辦。
主講嘉賓黃桂珍暢談《深圳歲月》和分享創作心得
主講嘉賓是散文集《深圳歲月》作者黃桂珍(筆名阿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人,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青工作協會員、深圳市作協會員等。《深圳歲月》是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書中前半部分講述了阿珍90年代來深圳務工時與工友們之間交往的事情,與深圳息息相關的散文集,是阿珍對自己從小到大非常喜愛文學的一個人生交代,也是深圳新移民所有人的縮影。
后半部分講述的是00后至2024年的花絮,跨時代的對深圳人物、深圳景點進行深入的描述。書中《哦,美琳》《糖水里的甜味》《筑夢領航城》等多篇內容抒寫來深圳務工成長歷程,有一定的代表性。《乘著地鐵去看海》》《夜游歡樂港灣》《與寶圖,緣之深》等描繪了優美的深圳美好景致。
講座中,阿珍分享了從小就到家旁邊的圖書館閱讀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兒童文學》《少年文藝》《故事會》《安徒生童話》《第二次握手》《霧都孤兒》《悲慘世界》《靜靜的頓河》《巴黎圣母院》等,點燃了文學愛好者們的閱讀熱情。
阿珍說:人生一世,每個人的愛好都不同,有人喜歡吃喝玩樂享受人間清歡;有人喜歡打麻將,在和牌自摸中尋得快樂;有人喜歡唱歌跳舞,在娛樂中陶醉;有人喜歡看書寫作,沉迷于文字的世界里不能自拔。阿珍更多的是屬于后者。阿珍認為好詩能深入人心,能讓人怦然心動。比如憂郁型詩人顧城的《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她說她的詩性就是這些好詩引發的,她寫了不少詩歌,收藏于電腦里。
阿珍說:如今AI寫作盛行,從某種程度上說屬于抄襲的行為。寫作必須是作者真實創作,一字一句完成。有多大的能耐就干多大的事,沒必要好高騖遠,虛假而為之,心安必有福報。
阿珍最后說,雖然在寫作上一直以來積極度都不高,但會因為熱愛而終生堅持不斷地讀寫。
阿珍講座完成后,大家對文學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你一言我一語,把文學的浪潮再次推高。石巖文學創作協會副會長張素娟說:“阿珍老師,我非常喜歡您的散文風格,平實而又不失深情。您在書中提到的那些深圳的景點和人物,讓我仿佛置身于那個充滿活力和夢想的時代。特別是您對那些美好景致的描繪,讓我對深圳有了更深的認識和向往。”葉明燭則表達了對阿珍老師文學素養的敬佩:“阿珍老師,您提到的那些經典文學作品,都是我兒時的回憶。您的閱讀經歷讓我意識到,文學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夠跨越時間和空間,連接不同年代的人們。您的作品中,也充滿了對文學的熱愛和敬畏。”李寶山則從自己的創作經歷出發,與阿珍老師進行了交流:“我也是一名文學愛好者,但在寫作過程中經常感到迷茫和無力。聽了您的分享,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創作信念。”范華則表達了對阿珍老師未來創作的期待:“《深圳歲月》讓我深受感動,也讓我對深圳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我非常期待您未來的作品,希望您能繼續用文字記錄生活、傳遞情感。通過這樣的交流,不僅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誼,也為文學創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啟示。”
深圳市文學創作學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王棗燕
全國“百姓學習之星”、中國作協會員、深圳市文學創作學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深圳市寶安區鴻雁文藝社社長、寶安區作家協會副主席、石巖文學創作協會會長王棗燕說,“在《深圳歲月》中,我看到了深圳這座城市的發展和變遷,也感受到了新移民們的奮斗與不易。這本書不僅是對您個人經歷的記錄,更是對深圳這座城市的深情致敬。我相信,您的作品會激勵更多人來關注和書寫這座城市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