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統計局公布了社融數據,社會融資就是實體借的錢嘛。
一般社融數據越大,表明經濟體越有活力,象一個年輕人,在長身體,新陳代謝快,吃的多。經濟需要的不是吃的食物,而是錢。
社融變少,就是社會借錢少,就象一個肌體,代謝慢,可能處于消食階段,或者某些地方面臨挑戰和困難。
這個數據怎么讀?
先看整體
1-2月,社融規模同比增加8.2%,增加了多少呢,比去年同期增加1.32萬億,這個數據很關鍵,先記住,最后你會知道這個肉增長在那兒了?
數據表現看沒毛病,有8.2%,算不錯了,真的好嗎,一定要比較。
第一層比較,2月和1月比,1月增7.06萬億,2月增加2.23萬億,也就是二月份,只有上一個月增加額的1/3,當然中間有春節因素。
第二層和去年比,看下圖,發現今年和去年回落比較多。
說明經濟面臨挑戰的局面,并沒有改變。
接下來刺激政策可能會出來,激活經濟,降準還是降息,還是財政發力,拭目以待。
第二部分,在社融中,最重要看貸款,貸款占社融的61%左右,我們實體經濟主要靠銀行貸款來借錢的。
對實體發的人民幣貸款增加7.1%,但是實體貸款的總額占比,其實是下滑了0.7%
對實體發的外幣貸款同比減少30.9%,這塊主要涉及外貿和對外建設,說明外貿面臨一定困境
政府債券余額增加18.1%,也就是許多融資,其實是政府債券的借新還舊
我們一般是希望實體的貸款數目大增,說明企業有意愿借錢擴大生產,就業也有著落了,老百姓收入有了,信心會上升。
而政府債券這塊,不涉及實體,它對經濟的增長作用,不如實體,具體我不解讀了,大家應該明白
我們回過頭看,1-2月整個社融,借錢的數據多了1.32萬億,但是政府債券多了1.49萬億。
一句話來解釋1-2月社融,真正增長的是政府債券,并不是實體經濟。消費端和生產端還是比較疲軟。
而政府債券這一波的增長,可能也是借舊還新的居多。
對經濟的影響:
? 經濟增長越來越依賴政府發債,而非企業和居民投資。
? 政府債務快速增長,可能帶來財政負擔和潛在風險。
對房地產的影響:
? 政府債融資加大,可能用于支持基建,而非直接流向房地產市場。
? 房地產市場的資金環境未明顯改善,開發商仍面臨較大資金壓力。
我們經濟面臨一定的挑戰,這是一個現實,好在股市上漲,帶來民眾信心的增加,東升西降,西邊的錢也在涌入,對中國經濟是一個利好。
事情的轉化總是慢慢來的,希望我們慢慢好起來!
海外·商務·咨詢
點擊下方“關注我們”,避免失聯
點個在看和贊吧你最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