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一紙公告,改變了全球科學儀器市場格局。
3月4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宣布將美國基因測序巨頭因美納(Illumina)正式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并禁止其向中國出口基因測序儀。
雖然早在一個月前,商務部就已經將因美納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但市場普遍預測對于因美納的處罰措施不會太重,可能會以警示性措施為主,畢竟因美納在中國還占有很大比例的市場份額。然而,事情的最終走向卻是“限制進出口活動”這一最嚴措施。
因美納被禁后,國內基因測序龍頭華大智造無疑成為最大贏家,股價已由一月底的39.96元,一度飆升超過100元,漲幅高達140%。經此一役,客觀意味著,華大智造已從技術追趕者蛻變為規則制定者,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到來。
01
因美納霸權
2010年的時候,因美納推出了HiSeq 2000測序系統,優異的性能幾乎壟斷了整個基因測序市場。看到HiSeq 2000的優異表現后,華大基因第一時間跟進,當年花費數億美金購入128臺高通量測序儀,占當時因美納全年產量的四分之三,一躍成為因美納最大合作伙伴。
雖然華大基因買到了因美納的產品,但在使用過程中卻處處受限。因美納交付機器后,就對華大基因進行了嚴苛的限制,不僅開出天價保修合同,還對更換的關鍵零件實施封鎖禁運,甚至在辦公樓中挪動儀器都是被禁止的。
這些所謂的規矩,其實就是“卡脖子”的刁難,本質上是一場悄無聲息的“基因測序”戰爭。如果我們想要在人類基因領域有所突破,就必須擁有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底層基礎——基因測序儀,才能逐漸建立起屬于我們的優勢。不能自己造硬件的實驗室,可以是一流的,卻絕不是頂尖的。
華大基因遂決定自力更生,入局基因測序儀開發制造領域。當時,美國另一家基因測序儀公司Complete Genomics深陷虧損泥潭,華大基因耗資1.176億美元價格完成對CG的全額收購,從而擁有基因測序儀的自主知識產權。經過資產重組后,這部分基因測序儀資產于2016年拆分成華大智造,專攻產業上游的基因測序儀和試劑等基因測序產業鏈條上技術壁壘最高的環節。
不過,此時因美納的市場影響力已經達到頂峰,全球84%的市場份額都歸因美納所有。盡管華大智造誕生后發展迅速,但其卻始終受到因美納的壓制,主要市場仍局限于國內。
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機會。2019年時,華大智造首次透露意欲在美國推出其測序技術的想法,卻遭到因美納的瘋狂進攻。
自2019年起,因美納及其子公司在中國境外對華大智造及其子公司、經銷商、客戶發起系列的專利、商標侵權訴訟案件,截至2021年9月,這類訴訟案件多達30起,華大智造部分業務一度受到臨時禁令影響。
面對因美納的阻擊,華大智造選擇正面迎戰,并最終于2022年5月在美國大獲全勝。美國法院裁定,因美納侵犯了華大智造的“雙色測序技術”專利權,需支付3.34億美元的賠償金,同時因美納在反訴中提出的全部專利均被判定為無效。雙方還約定,未來三年,在美國境內將不會就專利侵權以及違反美國反壟斷法或不正當競爭起訴對方及其客戶,也不對現有測序平臺可能造成的損失進行索賠。
在贏得專利訴訟后,華大智造才得以于2022年8月開始在美國銷售其基于CoolMPS技術的相關測序產品,并于2023年將6款測序產品全面推向美國市場。
本以為這場爭斗可以告一段落,但因美納仍然不死心,籌劃起來“暗招”。
2024年初,《美國生物安全法案》橫空出世,以“保護基因數據和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中國藥明康德、華大集團、華大智造及子公司CG獲得美國資金以及同美國聯邦機構簽訂合同。有數據顯示,過去三年,因美納公布的政治游說投入合計有1.5億元,具體游說內容涉及“競爭政策”“保護美國生物科技”等關鍵詞。
不過,《美國生物安全法案》最終以流產告終。
02
下一站,出海
因美納退出后,華大智造將牢牢掌握國內基因測序儀市場的話語權,并有望將技術能力外溢至海外市場。
事實上,隨著華大智造的崛起,因美納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逐年縮小。2020—2022年,因美納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從59%逐年降至37%,到2023年,國內新增裝機市場份額更是下滑至26.5%。中國作為因美納第二大市場,業績出現連續兩年下滑:2023年下滑19%,2024年下滑20%。大中華區的營收占比從2022年的約10%,降至2023年的9%,再到2024年的7%。
華大智造已經蠶食了因美納在國內的大部分市場份額。2023年,華大智造國內新增測序儀銷售裝機達695臺,占國內基因測序行業上游新增裝機市場份額的47.3%,連續兩年在國內測序設備新增裝機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據比地招標網統計,2024年前三季度,國內基因測序儀招投標市場中標設備數量達344套,中標總金額約3.96億元。市占率前三名分別華大智造(55.05%)、因美納(13.59%)、貝瑞基因(4.86%)。即使不考慮地緣政治因素,因美納在中國已完全不是華大智造的對手。
圖:國內基因測序儀招中標統計,來源:比地招標網
當然,因美納退出后,華大智造也并不能夠完全獨享整個中國市場。早在2月4日商務部將因美納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國內相關公司就已聞聲而動,紛紛推出替代方案,一時間基因測序儀及試劑市場熱鬧非凡。
如手握中小通量、高通量、超高通量基因測序儀產品矩陣的真邁生物,就以閃電戰姿態搶占先機,率先發布替代方案:配套測序儀+封閉式芯片設計+生信分析平臺構成的閉環系統。既有NovaSeq級高性價比機型滿足臨床需求,也有桌面式MiniSeq系統填補基層市場空白。更為關鍵的是,其對主流建庫試劑盒的兼容性突破,讓實驗室設備切換成本直降40%~60%。
賽陸醫療的“梯度替代”策略同樣極具殺傷力,其稱自研的Salus Pro是目前首款獲批臨床檢驗全應用場景的基于可逆末段終止測序法基因測序儀,能在中國醫療監管體系下合法合規地滿足人體DNA和RNA以及來源于人體的微生物的DNA和RNA測序需求,也能更好地解決目前因美納臨床用戶無法合規進行全臨床檢驗應用的困境。
易速微控的“靈活方案”提供多種選擇,其稱已經成功開發基于可逆末端終止測序原理的測序反應通用試劑,適配因美納NextSeq、MiniSeq兩大主流測序平臺。基于這套高度兼容因美納測序平臺的試劑替換方案,用戶無需改變現有平臺及實驗方案即可完成替換,顯著降低遷移成本。同時還可以根據客戶所需匹配靈活多樣的測序方式,已實現從單端到雙端、50cycle到300cycle、產出數據量從30M~600M的覆蓋,并能支持從短讀長到長讀長的測序需求。
思昆科技將“精準卡位”玩到極致,分子索引技術突破3.0版本、流動槽制造良品率突破85%、百萬級集群生信平臺開放測試、配套試劑開啟現貨供應。
不過,這些替代方案與華大智造擁有的目前中國最全面的高通量測序解決方案相比,依然顯得過于蒼白無力。因美納之后,華大智造將是國內基因測序儀的絕對領導者,有望引領整個行業良性發展。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中國基因檢測市場規模已經從2016年的72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374億元,預計將從2025年的487億元進一步增長至2030年的1536億元,未來5年復合增速為25.8%。在做大蛋糕的大趨勢下,其余的賽道參與者也能獲得不錯的成長。
更為關鍵的是,沒有了因美納攪亂后方陣地,華大智造能夠集中全部精力拓展海外市場。從全球市場看,因美納依然擁有極強的競爭力,2023年,因美納在全球基因測序市場的市場份額為77.6%,盡管其市場份額相比2022年的80.4%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著絕對的市場主導地位。而同期,華大智造的市場份額約為18.7%,依然任重道遠。
不過,華大智造“法寶”已經煉成。2024年9月,華大集團具有自主產權的高通量納米孔基因測序儀CycloneSEQ-WY01“五岳”和中通量納米孔基因測序儀CycloneSEQ-WT02“梧桐”在中國獲批。產品隸屬于旗下的序風科技,華大智造擁有相關產品的全球市場經銷權。
截至目前,華大智造成為全球測序領域第一也是唯一一個集齊“高通量測序+納米孔測序+時空組學+細胞組學”四大熱門領域的測序設備生產商,真正實現“全讀長”測序產品的全周期閉環,能為客戶提供“長+短”測序端到端服務。
一場邁向全球的戰役,已然打響。
· 靶點格局 ·
| |
· MNC觀察 ·
| |
| | |
| |
· 產業地圖 ·
| | |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