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菊學姐,原創好文,歡迎轉發分享。
前幾天,福耀科技大學第一任校長王樹國有關“本碩博貫通8年制大學”的言論,引發了不小的爭議,許多網友直呼“不靠譜”,甚至有人認為這不過是想“撈錢”,這讓我很是迷惑。
而最近,福耀科大的發起人曹德旺先生的一番話,讓我對這所新大學的未來使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記者問:“學費要多少錢?”
曹德旺毫不猶豫地回答:“公立6000元,我們也只收6000元。”
記者接著問:“幾個人一個宿舍?”
曹德旺答道:“本科兩人一宿,碩士一人一間,博士就有小套間了。對標國內前五名大學的分數線,再加一條,我要面試。”
他還透露,每培養一個大學生四年至少需要補貼5萬元,計劃一年投入5億元,旨在培養真正的企業短缺和需要的人才。
對于福耀科大的招生計劃,網友們議論紛紛:
有網友發出靈魂拷問:“如果你家孩子分數能進浙大、交大、復旦、中科大,你會選福耀科大嗎?”
也有網友猜測,學校是否只是與其他院校聯合培養,最終發的卻是福耀的畢業證,弄得有些尷尬。
更有直言不諱的聲音認為,四非民辦大學想吸引985、211的生源,難度真是不小。
甚至有人拿自家所在的公辦二本做對比,感嘆:“經費一年才5億,還敢自信地招收頂尖學子。”
看著這些質疑與擔憂,我覺得其中不乏合理之處。畢竟,任何偉大事業在起步時都難免遭遇各方阻力和質疑。而曹德旺先生和王樹國校長這兩位前輩,年逾古稀卻依然熱血沸騰、矢志為國家培養創新人才,實在是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的楷模。
盡管曹先生表示,福耀科大錄取標準對標國內TOP5大學,但他早前也提過,這所學校的定位對標的是斯坦福,意在打造一所充滿創新理念的私立新型大學。而王樹國校長則明確指出,這是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學,要走一條與傳統院校截然不同的路:第一,學科交叉融合;第二,產教融合;第三,具備國際視野。
此外,曹先生還透露,福耀科大計劃引進超過60%的外籍教師,采用小班化教學,力圖在國際化氛圍中,讓每位學子都能得到充分成長。
如何實現本碩博貫通培養?
在這樣的背景下,福耀科大正全力探索如何實現本碩博貫通的8年制培養模式。由于這所新設立的民辦高校尚未獲得獨立的碩士和博士點,其培養模式主要依賴于與國內頂尖高校的聯合培養。
現階段,福耀科大正與廈門大學、同濟大學等知名院校展開合作,共同開展聯合培養項目。比如,2025年計劃招生的聯合博士研究生50人和碩士研究生100人,均需依托合作高校的學位授予資質才能順利拿到學位。
校長王樹國也指出,學校為學生設計了靈活多樣的培養路徑:學子可以選擇4年本科、6年碩士,甚至8年博士的不同模式,中途若有調整也能獲得相應學位。
這種靈活性主要依賴于合作高校之間的學分互認與聯合培養協議——學生在福耀科大完成基礎課程后,便能借助合作院校的科研資源和平臺,由對方授予最終學位。
當然,福耀科大并未止步于聯合培養這一階段。學校已明確定位為“新型研究型大學”,并計劃在未來申請獨立的碩士和博士點。
當前,其師資團隊已經匯聚了海內外院士15人及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56人,為后續學科建設和學位點申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要滿足教育部在學科評估、科研成果和師資力量等方面的嚴格要求,獨立學位點的獲批可能仍需要數年的積累和沉淀。
能否走出一條新路?
面對種種質疑,不妨拋開情緒,客觀剖析一下曹德旺與王樹國校長提出的這條“新賽道”究竟是否具備可行性,以及這樣的大學能為我們帶來哪些改變。
- 從理念到落地的挑戰
任何教育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人擔心,福耀科大設定的高門檻和嚴苛標準,可能會讓家長和優秀學子望而卻步;但也有人看到其中的積極信號:高標準錄取意味著學校只會聚集那些真正渴望創新、具備潛力的精英。
制度設計上,鼓勵學生在學術追求上不走尋常路,同時避免了層層考試帶來的內卷現象。但如何確保錄取過程公平、面試標準透明,以及后續培養質量不打折扣,這些都需要不斷試錯和完善。
- 師資與教學模式的革新
引進60%以上的外籍教師,實行小班化教學,這不僅為學子提供了更多與國際接軌的機會,還能促進中西教育理念的碰撞。
小班化教學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更多關注,激發個性化發展;國際化師資則有助于培養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人才。
不過,外籍教師的融入、文化差異的磨合以及高昂的師資成本,都是未來必須面對的問題。但如果這些環節得到妥善處理,新型教學模式必將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大亮點。
- 跨學科融合與產教合作
學校計劃以學科交叉融合和產教合作為核心,這一理念正契合當今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跨學科教學不僅能打破傳統專業的壁壘,還能激發創新思維;而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則能使學術成果迅速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
如何構建一個既符合學術研究規范,又能與市場需求無縫對接的合作機制,是一個需要政策、資本與實踐共同推動的復雜系統工程。
寫在最后
曹德旺和王樹國校長提出的新型研究型大學,既充滿創新理念,也面臨不少現實挑戰。雖然質疑聲不斷,但正如每一項偉大改革的起步都伴隨著阻力,關鍵在于能否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完善。
如果福耀科大能夠在錄取、師資、教學、產教合作等方面做到真正的精細管理和科學規劃,不僅有望打破傳統教育內卷,更能培養出一批真正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這無疑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一次大膽嘗試,也為其他院校提供了值得借鑒的改革樣本。
各位讀者,你們怎么看?這種模式究竟是教育界的一劑清醒良藥,還是一場看似美好的空中樓閣?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們的見解,共同探討未來教育的無限可能。
菊以高潔會淵明,吾以文會友。曾是多年醫學編輯的我,現為兩只小棉襖的媽媽,每天努力碼字,只愿為千萬家庭帶去專業、有趣、獨特的教育觀點。原創不易,你的認可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菊學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