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科技消息】打雷是自然界中極其常見的現象,每天都有數百萬次的閃電擊中地球,其溫度甚至比太陽表面還要高五倍。但你有沒有想過,人類是否能影響雷擊的頻率?
有科學家發現,船舶排放的硫顆粒,尤其是大型貨船的排放,可能加劇了全球最繁忙航道上的雷暴活動。當新的污染法規實施后,這些區域的雷電活動突然減少了50%。比如,在新加坡港這樣繁忙的航道上,你會發現船只經過的地方有一條明顯的高雷擊率帶。
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懷疑船舶污染可能助長雷暴,但沒有確鑿證據。直到2020年,隨著國際法規要求船舶將硫排放量一夜之間減少77%,這個假設得到了驗證:雷電活動果然顯著下降。
當你燃燒燃料時,會釋放出微小的氣溶膠顆粒,它們成為云形成的“種子”,促使水蒸氣凝結成水滴并凍結成冰晶。在暴風雨中,更多的冰意味著晶體碰撞更多,從而產生更多電荷,導致更多的雷擊。通過減少硫排放,船舶現在釋放的顆粒變少了,這意味著風暴云中的冰晶也減少了,進而減少了雷擊的數量。
這一發現提出了更大的問題:人類活動是否一直在影響雷暴?科學家們現在想知道工業污染是否改變了全球閃電模式,并思考這對天氣、氣候和風暴強度的長遠影響是什么。
這項研究表明,人類行為可以直接影響大氣層,盡管我們才剛開始理解這一點。雖然減少船舶污染對空氣質量和健康有益,但它也可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改變風暴模式。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切,顯然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無論如何,這項研究提醒我們,我們的每一個行動都可能對自然環境產生深遠的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