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對“經濟周期”這個名詞不陌生,經濟周期是指經濟的循環往復。經濟周期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經濟活動中供給與需求的力最轉換所導致。就好像股市永遠是牛熊循環,經濟也總是從景氣走向衰退,再從衰退走向復蘇。經濟周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只要是工商經濟,經濟周期必然存在。人的力量只能是減輕或者加大周期的影響力,或者短暫地影響時間。
經濟周期分為4個階段,分別是復蘇、繁榮、衰退、蕭條。按照幅度可分為大周期和小周期,小周期10年左右會出現一次,50年到80年會出現一次大周期。小周期不會陷人經濟蕭條,而大周期會出現長達10年左右的蕭條。
有人覺得周期轉換是由某些事件刺激導致,比如,美國2008年的金融危機。實際不然,經濟周期是個十分緩慢的過程,衰退或者復蘇的因素不斷積累,突發事件只是導火索,而且避免了這次事件,也會因為下次某個事件引爆。很多時候,經濟轉換無形無跡,多數人并末察覺,生活便已出現了很大變化。
有很多種理論解釋并預測經濟周期,但周期轉換最本質的原因還是供需關系。景氣期往往供需兩旺,在衰退期供給和需求都會減少不過衰退期,人工、租金都會大幅下降,創業創新成本降低,漸漸會有一些新產業出現,新產業產生新需求,進而帶動生產、提升就業人們有了工作,收入增加,會產生更多的消費,在消費帶動下,更多的企業投產,帶動了更多就業,于是經濟逐漸走向繁榮。
但人們對新商品的需求也不是無窮無盡的,當多數需求被滿足時,消費就會下滑。消費減少會打破原有的供需均衡,企業的產能開始過剩,只能通過降價增加銷量。降價意味著利潤減少,企業開始裁員造成失業率上升。失業者沒有了收入,就得減少消費,使更多企業面臨困境,只能裁員,經濟從量氣開始走向衰退。
經濟衰退引發的失業潮會使更多企業破產,破產的企業會產生許多壞賬,壞賬全部沉積在銀行,銀行無法再通過投放貨幣挽救經濟政策也無法刺激經濟,于是社會陷入長期的蕭條。蕭條比較罕見、旦進入蕭條很難擺脫困境,蕭條期面臨著貨幣失靈和政策失靈的雙重打擊,即使是貨幣、財政政策也無法刺激經濟增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