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復旦大學校長金力一改畫風,通過一個叫“大江東”的媒體發布聲音,指出復旦改革要產生“化學反應”,要促成“干細胞式”的創新,還要守住文科這個老根。
這下文科大佬們可以安心睡個覺了。
他解釋說,之所以要壓縮文科招生名額,主要是兩個因素:
1)文科生源萎縮
2)曾經文科強專業老化,熱門變冷門,就業變差
而且部分壓縮的名額會在新文科方面得到補充。
這些個原因跟我們之前估計都也差不多。
比如曾經的文科香餑餑——新聞專業就在自媒體的強攻之下或者說汪洋大海之中,逐漸崩潰或者淹沒。
這個我憑借自己的自媒體經驗就有所體會,盡管個體自媒體力量并不強大,但那是千軍萬馬,平臺總能挑出合適宜讀的帖子供人閃電式閱讀。這是平臺集中眾創之力。
金力提到的新文科,是個什么東西呢?
“新文科”就是直接解決中國式現代化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交叉學科。
這是金力說的。新文科就是交叉學科。
本質就是人們所說的“叉叉”。一交叉就是實用之學。從形而上滑下形而下,老文科變成了“文科技術”或者“技術文科”。
......此處不想展開,感覺這里面洞很深。別具洞天。
傳統文科的招生數有適度調整,同時大大增加“新文科”培養項目和名額投放,文科與理工醫學科交叉的雙學士學位規模占2025級招生人數的12.4%,可以說,“新文科”占了學校交叉門類的“半壁江山”。我們希望通過文理交叉、文工結合、文醫融通,催生新的學科增長點,把復旦文科的品牌進一步擦亮、優勢進一步鞏固。
金力的意思是,傳統文科終將被稀釋,新文科已占半壁江山,未來可能還不止這一半。通過和化學反應,文科中的老根——老文科(比如形而上學)——將變成極小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它極端重要。
金力一改之前南方周末采訪中的犀利用語,轉而安撫文科,或許是一種朝三暮四式(早上給3個棗子,晚上給4個棗子,先威嚇后哄慰)的安撫性語言策略,抑或是對于自媒體滔滔反對浪潮的自覺回應。
復旦是歷史中的復旦,是躋身于時代洪流中的復旦,或改或革,或鼓或罷,也是自在之義。
就像人們懷念舞臺上的“劉老根”的土里土氣,或許有一天我們也會懷念那個學術高原中“復旦文科”曾經英姿勃發、仰首闊步、“手挽著手走向春天”。
▲復旦老校門
(全文完)
了解變局,了解時代,關注我們
頁底留言功能已開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