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行業曝出一樁知識產權侵權糾紛。據了解,廈門天潤錦龍建材有限公司(下稱“天潤錦龍”)在與廈門豪主意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豪主意”)的設備及軟件服務合同到期后,前者涉嫌將相關技術輸送給其關聯公司,并由其關聯公司制造與豪主意核心技術高度相似的產品,并注冊近似專利。天潤錦龍這一行為被豪主意指為嚴重違反雙方合同約定,涉嫌侵犯后者的知識產權。
目前,豪主意已啟動法律程序,要求天潤錦龍及其關聯公司停止侵權并賠償損失。
從合作到對峙
事情還要追溯到2023年,豪主意法人代表劉啟玄介紹了雙方合作的具體細節。
2023年7月20日,劉啟玄在科之杰建材所所長尹鍵麗的引薦下,到壘知集團位于廈門市思明區湖濱南路62號的總部大廈(科之杰建設科技大廈)與其常務副總裁麻秀星會面,并向其詳細介紹了公司自主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車載系統。麻秀星表示出對車載系統的興趣,雙方討論了未來共同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的可行性。這次會面過后,劉啟玄積極與尹鍵麗洽談合作的相關事宜。為了進一步驗證車載系統的可靠性和實踐效果,雙方確定在壘知集團旗下的預拌混凝土企業——廈門天潤錦龍建材有限公司——試運行半年,根據試運行效果再考慮后續合作事宜。2023年10月23日,豪主意與天潤錦龍簽訂《技術合同》,約定由豪主意為天潤錦龍提供10套車載系統所需的全套設備及軟件平臺。2023年11月2日,該系統在天潤錦龍位于廈門市海滄區鳳美四路39號的廠區內交付使用,以麻秀星、尹鍵麗為代表的壘知集團、科之杰、天潤錦龍一方十余人參與了交付當日的系統上線培訓會議,劉啟玄同時把車載系統成套技術資料毫無保留地發送給科之杰相關技術人員。
根據雙方簽訂的《技術合同》,豪主意需向天潤錦龍提供10套車載系統,包括硬件設備、軟件平臺及6個月的運維服務。合同核心條款明確,系統所有權及知識產權歸豪主意所有,天潤錦龍僅獲普通使用權;未經豪主意書面同意,天潤錦龍不得利用豪主意提供的技術成果獨立進行新的技術開發;天潤錦龍負有保密義務,不得將豪主意提供的技術背景資料及有關技術、數據等信息和乙方的成果應用于合同無關活動,且不得對相關資料進行復制、引用和發表,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第三人泄漏。
豪主意提供的技術資料顯示,其車載系統提供了一種混凝土拌合物施工性能車載遠程實時監控與調整的成套解決方案,技術人員足不出戶即可實現對預拌混凝土從出廠、運輸到澆筑全過程的遠程實時在線監測,進一步地,當發現混凝土拌合物施工性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損失時,可通過遠程定時定量地添加外加劑將其調整至合適狀態。該系統具備關鍵節點預警、遠程實時監測、定時定量調整、視頻溯源等特點,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商品混凝土企業的質量控制痛點,從全新的角度為商混企業提供了一種確實可行的方案,對于商品混凝土企業實施質量控制、減少用工成本,效果顯著。
豪主意車載系統主要硬件結構:具備防噴濺、防水、防高溫、補光功能的可伸縮攝像頭,外加劑遠程添加控制裝置,攪拌筒正反轉傳感裝置,自動錄像系統,GPS系統等。
豪主意軟件界面(小程序端)
豪主意軟件界面(web端)
然而,近日,豪主意發現合同到期后,與天潤錦龍屬同一母公司——壘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壘知集團”)——的壘知(成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稱“壘知成都院”)便申請了多項與豪主意技術高度相似的專利,并利用壘知集團和科之杰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科之杰”,與天潤錦龍、壘知成都院同屬壘知集團下屬企業)在業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其公眾號中大肆宣傳,此行為引發豪主意強烈質疑。
2025年1月25日,在壘知集團發布的一則短視頻中,該公司最新研發公布的產品與豪主意公司的產品十分相似。在該則視頻中,麻秀星和尹鍵麗分別以壘知集團常務副總裁、科之杰總經理和科之杰建材所所長的身份出鏡,在天潤錦龍廠區內,向客戶大肆推介其“新拌混凝土遠程質量控制系統”,而該系統的功能及界面與豪主意的高度雷同。
壘知集團“新拌混凝土遠程質量控制系統”軟件界面(手機端)
2025年3月1日,壘知集團公眾號發布的一篇名為《建筑業“變形記”:壘知LetsAI+超能力登場》的文章中,其“新拌混凝土遠程質量控制系統”化身為“壘知仿生看料機器人LetsRobot MI”,搖身變為混凝土“守護精靈”。通過對比兩家公司的系統,可以進一步發現,壘知集團“新拌混凝土遠程質量控制系統”的功能與豪主意的幾無二致。對于軟件界面,壘知集團只是將顯示的功能按鈕、設備狀態換個名稱或位置顯示,節點預警的命名甚至直接抄襲自豪主意。
壘知集團“新拌混凝土遠程質量控制系統”軟件界面(網頁端)
“這并非自主研發,而是對我們已有技術成果的改頭換面,并試圖通過他們設在外地的關聯企業,規避雙方《技術合同》中對技術成果歸屬及保密條款的明確約定。作為一家在業界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上市企業,以及作為行業領軍人物,這種行為不僅嚴重違反合同約定,更損害了商業誠信與合作信任,令人深感遺憾與失望。”豪主意法定代表人劉啟玄表示。
劉啟玄介紹,豪主意于2021年啟動車載系統研發,經過多次迭代,累計投入數百萬元研發經費,并于2022年成功上線。目前,該系統已在廈門、泉州地區的多家攪拌站投入使用。在此期間,豪主意以車載系統為核心技術成果,申請了二十余項專利和軟件著作權,并于2023年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劉啟玄進一步介紹,豪主意與天潤錦龍于2023年10月23日簽訂《技術合同》,約定豪主意向天潤錦龍提供“車載混凝土拌合物遠程監控與調整系統”的全套設備及技術服務。合同明確約定,車載系統及設備的所有權及知識產權歸豪主意所有,天潤錦龍僅擁有使用權,天潤錦龍如利用豪主意提供的技術成果獨立進行新的技術開發,應取得豪主意書面同意,且不得侵犯豪主意已有知識產權。此外,天潤錦龍負有保密義務,不得將豪主意提供的技術背景資料及有關技術、數據等信息和乙方的成果應用于合同無關活動,且不得對相關資料進行復制、引用和發表,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第三人泄漏。然而,合同履行期間及履行期屆滿后,與天潤錦龍屬同一母公司的壘知成都院申請了多項與豪主意技術高度重合的專利。這不禁令人質疑,壘知集團及其高管是否存在主觀上的放任行為,甚至指使其下屬企業對合作方的核心技術進行拆解、整合,并重新包裝為自主研發產品。
劉啟玄表示,他一直將壘知集團視為值得尊敬的行業引領者,但龍頭企業的責任應是推動行業進步,而非恃強凌弱,將一場精心策劃的“技術狩獵”偽裝成一次讓合作方滿懷期待的深度合作,最終卻將中小企業的創新成果據為己有。
劉啟玄對其企業歷經數年、投入數百萬元研發費用取得的成果被人輕易竊取深感痛心,并表示將在適當時機采取法律手段維護權益,同時呼吁建立更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
法律困局:創新保護還是叢林法則?
專業律師指出,根據雙方簽訂的《技術合同》,天潤錦龍在未獲得許可的情況下,涉嫌將技術資料泄露給第三方,并由第三方進行技術開發,該行為可能構成根本違約,并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專利法》第6條,職務發明或委托發明權屬歸實際完成方。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9條,天潤錦龍通過合作獲取技術秘密并申請專利,構成侵犯商業秘密。根據《民法典》第843條,違反技術合同保密義務,需承擔賠償責任。
業內人士介紹,這種“合作研發-反向破譯-專利搶注”的模式已成裝備制造領域潛規則。“我們稱這種企業為‘技術漁夫’。他們通常會選擇中小型技術公司合作,利用對方開拓市場的迫切心理,在合同里埋下‘技術消化’的伏筆。”
業內人士還表示,此事暴露出技術合作中的典型隱患:
合同漏洞:盡管約定了知識產權歸屬,但未明確限制合作方在合同終止后的研發方向。
取證困難:技術秘密侵權認定需證明“接觸+實質性相似”,企業往往難以留存完整證據鏈。
專利博弈:搶先申請專利可能成為打壓競爭對手的手段,即便最終被無效,訴訟過程也消耗巨大。
“現行法律對‘接觸可能性’的舉證要求過高,被侵權方往往需要自證技術信息的非公知性,這相當于讓守夜人自證沒有偷過時間。” 有法學專家認為,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首次將“幫助性侵權”納入規制范圍。若豪主意能證明天潤錦龍員工存在誘導性技術詢問,或將開創技術合同糾紛的新判例。
針對豪主意上述的指控,壘知集團目前并未對外有相關的回應,相關后續將繼續追蹤。
技術合作的本質應是共贏,而非零和博弈。此案無論結果如何,都為行業敲響警鐘:在追求商業利益的同時,如何守住創新的底線?答案或許不僅在于法律條款,更在于企業對知識產權的敬畏之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