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DC領域一筆具有風向標作用的并購誕生了。
當地時間3月17日下午,日本大鵬制藥(Taiho Pharmaceutical)和Araris Biotech共同宣布,大鵬制藥將完全收購Araris,交易對價包括4億美元首付和7.4億美元里程碑付款,此次收購預計將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
而值得注意的是,Araris自成立以來,僅獲得了4400萬美元的融資。因此隨著本次收購即將落地,4億美元首付款將穩穩落袋為安,未來還有想象空間更大的7億美元里程碑付款,背后的投資機構已然能夠成功退出,獲得巨額回報。
可見在ADC仍然是頂流的時代,想抓住下一個大爆點,不論是對于創始人還是投資人來說,更需要前瞻性眼光。
01
A輪biotech,賣了11.4億美元
2019年,Polivy、Padcev、Enhertu三款ADC獲得美國FDA批準上市,一時間便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ADC的熱潮。
五位深耕生物醫藥領域的科學家——Dragan Grabulovski、Philipp Spycher、Isabella Attinger-Toller、Martin Behe和Roger Schibli或許也是看到了手中技術平臺在ADC領域的潛力,因此在2019年創立了Araris。
其中,一開始擔任董事會主席Dragan Grabulovski博士在2014年成功主導Covagen成功被強生旗下楊森收購,在與MNC談判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并購方面的經驗,因此在接任CEO后,Dragan Grabulovski博士成功領導了Araris被大鵬制藥收購。
擔任CSO職位的Philipp Spycher博士則是核心Linker-Payload平臺AraLinQ的發明人,利用該平臺能夠以位點特異性的方式,將有效載荷高效偶聯到任何現成抗體上,無需對抗體進行工程改造,一步即可完成,簡單易用。
在掀起的第一波ADC熱潮中,Araris的技術平臺并不被大型藥企和投資機構“看好”——在2025年之前,不論是合作還是融資層面,Araris都不夠是尖子生。
在BD合作上,Araris僅在2019年末和大鵬制藥達成了一筆合作,而實際上這一比合作后來似乎也并沒有實質性進展,截止收購前,大鵬制藥也并沒有披露的ADC管線。
在融資上,Araris在成立之后,雖然完成了3~4次融資,但總金額也僅有4400萬美元,與ADC領域前幾年的融資熱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這也說明Araris背后的投資機構,如4BIO Capital、Pureos Bioventures等具備強大的前瞻性眼光且足夠有耐心,最終等到了風口,獲得了超額的回報。
隨著越來越多的ADC出現,接受ADC治療的患者不僅會因為失去靶抗原而復發,還會因為對使用的有效載荷產生耐藥性而復發,因此各大藥企開始探索下一代ADC。
其中一個方向是雙載荷ADC——由于采用了兩種不同類型的payload,可能具有協同增效作用,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腫瘤異質性問題,如果采用的是不同作用機制的payload,也有望解決耐藥性。
而Araris核心技術平臺AraLinQ的主攻方向,便是開發雙載荷ADC。但即便雙載荷ADC已經有了成為下一個風口的勢頭,但對于并不熟悉ADC領域的大鵬制藥來說,豪擲重金收購Araris仍然是一件“難事”,畢竟雙方長達5年的合作也尚未結出果實。
但功夫不負有心人,Araris在2025年達成的一筆合作,為大鵬制藥敲定了信心。2025年1月8日,Araris宣布與羅氏子公司Chugai Pharmaceutical達成了總金額高達7.8億美元的合作,雙方將基AraLinQ平臺開發下一代ADC。
這一筆合作讓大鵬制藥明確Araris技術平臺潛力的同時,也給大鵬制藥敲響了警鐘——ADC作為羅氏的重點布局方向,是否存在直接收購Araris的可能?
在多方考慮下,大鵬制藥選擇拿下Araris,獲得了技術平臺以及多款臨床前雙載荷ADC的權益,以此快速切入ADC賽道,并且如果未來羅氏想要探索更加深入的合作,大鵬制藥也將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回到整個ADC賽道來看,雙載荷ADC近期在各個層面都出現了爆發的苗頭,如果Araris的HER2 ADC(payload是兩種不同的TOP1i)和NaPi2b ADC(payload是兩種不同的TOP1i)能在臨床上得以驗證,那么大鵬制藥的這一落子或許將成為未來突破的關鍵。
02
雙載荷ADC風口以來
不論是雙抗ADC的爆發,還是RDC Pluvictio躋身十億美元分子,都足以證明抗體偶聯藥物未來的想象空間,還遠遠看不到邊界。
而雙載荷ADC作為下一代抗體偶聯藥物,則有望成為下一個大爆點——從2024年末至今,雙載荷ADC的風口顯然已至。
在一級市場層面,“搶位賽”已經打響——首發管線為TROP2雙載荷ADC CBB-120的CrossBridge,成功完成了100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首款HER2雙載荷ADC即將進入臨床的NewCo公司Callio,在本月完成了金額高達1.87億歐元的A輪融資,其中諾和控股也參與了該輪融資。
在BD層面,也有藥企開始提前鎖定下一代ADC技術制高點——Araris在與羅氏旗下中外制藥達成7.8億美元合作后不久,便被大鵬制藥以11.4億美元的總金額收入麾下;百奧賽圖與育世博也通過合作切入雙靶點雙載荷ADC賽道。
另外,根據bioSeedin此前報道,上市公司Sutro Therapeutics在放棄了FRα ADC后,也將重點研發方向轉為雙載荷ADC,尋求翻盤的可能。根據ApexOnco統計,還有Adcoris、BioRay、GeneQuantum、Alphamab、BrickBio等海外藥企公開披露了對于雙載荷ADC的布局。
回到國內藥企層面來看,除了上文提到了百奧賽圖外,宜聯生物此前公開了雙payload ADC專利,采用的連接子為三肽TMALIN,毒素有5種,主要為YL0014(C24),與其組合的為艾日布林類,以及VC-MMAE、VA-MMAE、VC-MMAF類似物(聯寧Duo-5)等。
啟德醫藥在2024 AACR展示了具有EGFR TKI和新型TOP1i雙重載荷的HER3 ADC,有望克服EGFR TKI耐藥問題。
信達在2025 JPM上披露,將有兩款雙載荷ADC進入臨床1期,已然位居第一梯隊。更多國內藥企的雙載荷ADC布局,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隨著雙載荷ADC的熱度漸漲,國內藥企憑借前瞻性技術布局和臨床效率,有望在雙載荷ADC領域形成國際領先的差異化優勢,推動ADC賽道繼續突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