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市場上不斷涌現出各式各樣的鉆石仿制品。
早期的鉆石仿制品多采用玻璃制成,隨后為了模擬鉆石那令人矚目的火彩,業界開始采用天然無色鋯石。為追求利潤最大化,人們相繼研發出多種基本性質與天然鉆石相仿的仿制品。例如,早期使用的合成金紅石,雖具備高色散特性,但因其硬度較低、色澤偏黃且色散過度明顯,易于識別。為克服這一缺陷,人造鈦酸鍶晶體應運而生。其色散性能接近鉆石,顏色較為純凈,然而硬度仍顯不足,棱線與刻面的銳利程度亦無法與鉆石相提并論。
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更多與鉆石高度相似的仿制品被生產出來,如人造釔鋁榴石、人造釓鎵榴石等,其中合成立方氧化鋯更是成為了鉆石的最常見的仿制品(見圖1),它不僅無色透明,而且折射率、色散及硬度均接近天然鉆石。
圖1 鋯石也有令人矚目的火彩(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無論是鉆石仿制品還是易于與鉆石混淆的天然寶石,它們主要聚焦于模仿鉆石的無色透明、高色散、高折射率等特性,但在其他性質上與鉆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憑借這些差異,我們能夠將它們逐一區分。
圖2 合成碳硅石放大觀察(圖片來源:《鉆石辯假》)
市場上常見的易與鉆石混淆的無色透明天然寶石包括水晶、鋯石、藍寶石及托帕石。鉆石的其他仿制品,如鉛玻璃、鋯石及合成立方氧化鋯,它們雖擁有與鉆石相似的火彩,盡管不及鉆石那般璀璨奪目,但在無專業儀器輔助的情況下,消費者僅憑經驗難以準確區分。辨別此類仿制品需借助熱導儀進行檢測。值得注意的是,合成碳硅石在熱導儀下的反應與鉆石相同,因此需在顯微鏡下放大觀察以進行區分(見圖2)。
鑒于此,當消費者無法對所購商品進行準確辨別時,建議將商品送至專業權威的檢測機構如珠寶國檢(NGTC)進行檢測并獲取證書,以便后續維權。若尚未購買,則建議消費者優先考慮購買附有相關資質證書的商品,以降低購買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