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我國無線植入式腦機接口讓漸凍癥患者重獲"語言新生"
3月20日,北京成功實施了全球首例無線植入式中文語言腦機接口手術,幫助一名67歲的漸凍癥患者恢復部分語言能力。該突破性成果由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與多家機構聯合完成,標志著腦機接口在語言功能恢復領域的重要進展。盡管目前實時解碼準確率達52%,但仍需提升以實現更自然的交流。
顯著增強乳腺癌治療效果!南方醫科大學發文:設計出"光動力凝膠炸彈"
南方醫科大學研究人員在3月19日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提出了一種名為“光動力凝膠炸彈”的創新治療方法。該方法利用光動力觸發的爆炸能量和受體介導的轉胞吞作用,旨在克服現有基于納米粒子的藥物輸送系統在實體瘤治療中的滲透能力有限的問題。然而,該技術的實際應用仍需更多驗證,以確保其在臨床環境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Nature | 耐藥真菌感染的“克星”:王宗強/尚卓發現全新靶向細胞膜磷脂的抗生素 Mandimycin
2025年3月20日,中國藥科大學與山東大學的研究團隊在《Nature》期刊上發表了一項重大研究,揭示了針對耐藥真菌感染的新型抗生素Mandimycin。該藥物通過靶向真菌細胞膜磷脂,展示廣譜強效和顯著降低的毒性。然而,該研究也指出由于其新穎的作用機制可能帶來的潛在副作用,研究團隊將進一步探討其毒理機制,以確保臨床安全性。
腦機啟偵 | 研究揭示童年時期的逆境如何塑造大腦與行為
近期發表在《Neuron》期刊的研究綜述指出,早期生活中的不可預測性可能與虐待或忽視等傳統逆境同樣重要,對兒童大腦發育產生深遠影響。研究強調當前 ACE 評分系統的局限性,并探討了早期生活壓力對神經元基因表達和大腦網絡成熟的破壞作用。研究者提議重新定義“早期生活逆境”,以更全面涵蓋那些影響大腦發育的經歷。該研究旨在改善心理健康策略,以應對這些復雜的壓力源帶來的長期影響。
Cell Metab丨劉軍力/陳素貞/楊巍維聯合團隊揭示DLAT調控亮氨酸分解代謝機制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及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團隊在Cell Metabolism發表了一項關于丙酮酸代謝酶DLAT與肝癌發展的研究。研究顯示,DLAT通過抑制亮氨酸分解代謝來激活mTOR信號通路,從而促進肝癌的發展。DLAT乙酰化亮氨酸分解酶AUH,導致亮氨酸積累,并發現其高表達與肝癌不良預后相關。這一發現可能為肝癌治療提供新的策略,但也提示了DLAT高表達帶來的潛在負面影響。
可殺滅多重耐藥真菌 中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一種新型抗真菌藥
中國科學家團隊在《自然》發表的論文中報告了一種名為mandimycin的新型抗真菌藥物,對多重耐藥病原體呈現出強效。此化合物與傳統抗真菌藥物不同,不結合麥角固醇,而是針對真菌細胞膜上的磷脂靶點。研究顯示其對耳念珠菌等多重耐藥真菌效果更強且腎毒性更低。盡管具有獨特結構和作用機制,研究團隊將深入探究其毒理機制,以評估臨床安全性。
“解碼衰老奧秘,破解老齡化困局”復旦大學長壽與衰老研究所正式揭牌成立
3月19日,復旦大學長壽與衰老研究所在首屆上海國際抗衰老科技大會上正式成立,標志著中國在應對全球老齡化挑戰的重要一步。然而,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持續加深,帶來了勞動力短缺及養老體系壓力等負面影響。針對這一問題,研究所將圍繞衰老機制解析和老年疾病診療等領域,通過多學科交叉和科技創新,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案。盡管面臨挑戰,該研究所致力于為全球老齡化問題提供創新的“中國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