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宜良縣聚焦離退休干部服務保障,通過“組織增能、陣地擴能、數字賦能、智庫提能、文化助能”五項舉措打好組合拳,聚力打造“家門口”品質型養老服務圈,在守護離退休干部服務保障上再出“實”招,蹚出智享養老“新”路子。
組織增能,實現“身后有力量”。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離退休干部工作的實施意見》、《宜良縣加強離退休干部教育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從政治待遇、生活待遇、走訪慰問、教育管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實現服務再升級。依托社區“大黨委”共建協議,聯動社區、志愿者、醫療及養老機構等多方力量,形成了一張覆蓋全面的養老服務網絡,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服務優勢”。結合轄區內老干部需求,為其提供愛心義診、醫保改革政策解讀、養生科普講座、文藝匯演等志愿服務活動。
陣地擴能,確保“銀齡服務到家”。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黨員活動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黨組織活動場所,規劃娛樂室、健身室、棋牌室、圖書室、文化室等多個功能室,打造集文化服務、理論宣講、學習教育、休閑娛樂與智慧養老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活動陣地,構建15分鐘智慧養老服務圈。針對轄區行動不便、孤寡殘疾等群體,推行精細化服務,組建社區“幫幫團”和“銀齡互助隊”志愿隊伍,提供幫辦、代辦、協辦、聯辦服務,不斷提升轄區老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數字賦能,搭建“云上銀齡平臺”。依托“云南省離退休干部工作管理系統”實現本地離退休干部信息采集全覆蓋。積極探索“互聯網+智慧養老”模式,利用“離退休干部工作”“金色云嶺”“宜良組工”微信公眾號和“宜良之窗”視頻號等網絡平臺推動服務精準化。根據每位老干部的興趣愛好和健康狀況,推送個性化內容,如健康管理、學習交流、志愿服務、文化娛樂、康養研學等,讓老干部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務,實現從“被動服務”到“主動關懷”的轉變,有力提升服務保障水平。
智庫提能,激發“第二春新活力”。建立“銀發智庫”長效機制,搭建“老干部建言獻策平臺”,圍繞經濟社會發展、文化傳承、社會治理等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調研、咨詢、講座等活動,深挖退休干部“銀發資源”,為政府決策提供寶貴的智力支持,讓老有所為天地更廣、銀發底色熠熠生輝。通過組建“五老宣講團”“老年大學銀齡藝術團”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村(社區)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持續釋放老干部的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和威望優勢,激發活力,以實際行動詮釋“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黨”的高尚情懷。
文化助能,點亮“銀齡精神家園”。將極具宜良特色的“花鄉水城”與“文化養老”理念深度融合,著力打造社區“老年學校”、“銀齡書屋”等11個學習陣地,結合不同老干部的年齡結構、身體狀況、業余愛好等,開設書法、國畫、攝影、花燈、舞蹈等興趣班,舉辦“銀齡課堂”“紅色故事我來講”等主題活動,為老干部提供展示自我、交流學習的平臺;依托縣老年大學,搭建老年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探索“銀發經濟”融合路徑,形成“學、養、演、游、購、秀”的服務鏈,聚力點亮老干部們的精神家園,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供稿:中共宜良縣委組織部 撰稿人:湯煜宸 審核人:陳海珂 終審人:楊 吉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