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0期〡2025/03/21
近日,吳彥祖因一段英語教學視頻走紅網(wǎng)絡。視頻中,他以標志性笑容和磁性嗓音進行日常英語情景演繹,標準口語和多年不變的帥氣顏值引發(fā)熱議,相關話題持續(xù)登上熱搜。
實則上,吳彥祖的英語教學并非簡單的內(nèi)容以及“顏值”輸出,這一看似娛樂化的嘗試,背后卻是明星IP跨界新興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的典型縮影。
比如,該產(chǎn)品在進行推介時,除了主打吳彥祖的“帥”,其次則在于,消費者可通過AI和吳彥祖進行口語練習。
吳彥祖教英語、王祖賢開艾灸館……明星跨界,早已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在新興技術的加持下,明星們也在嘗試不斷激起水花。
在AI的加持下 “花式整活” ,諸多新業(yè)態(tài)不僅刷新了消費體驗,同時也讓明星IP的商業(yè)價值被重新挖掘和放大,展示出明星IP運營的“生命力”。
“吳彥祖教英語”視頻截圖
01?
眾人跨界忙,AI“打工”累
遵循現(xiàn)在流行的說法,在迎來“DeepSeek時刻”之后,AI概念的興起,給包括明星們在內(nèi)的所有人都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因此,如果說跨界新興技術,成為近幾年明星嘗試用來“整活”的趨勢之一,那么跨界AI技術,或許是如今最“酷”的形式。
以吳彥祖的英語課為例,大眾不僅為顏值“買單”,更為能和AI吳彥祖對話躍躍欲試。
據(jù)媒體報道,產(chǎn)品“吳彥祖帶你學口語”5天銷售額超500萬元,其中的一大購買動機,便是和吳彥祖對話:在AI陪練環(huán)節(jié),吳彥祖將出現(xiàn)在語音聊天框模式中,不過有的網(wǎng)友吐槽,“AI聲音和吳彥祖有點點不像”。
結合消費者的體驗來看,“學伴阿祖”還有不少值得改進之處,比如AI吳彥祖目前還只是以對話框的形式出現(xiàn),大多數(shù)功能也處在“權益即將上線,敬請期待”的階段。
明星和企業(yè)家跨界AI,已是一門“顯學”。
從這個角度來看,依靠短視頻而關注度暴漲的企業(yè)家——360集團創(chuàng)始人周鴻祎,也在最近趕上了跨界DeepSeek的熱潮,這一次是直接參演AI短劇。
從配置來看,這是“第一部由DeepSeek參與編劇的短劇”,還有知名演員黃奕免費客串。
面對觀眾對劇情“辣眼睛”的回復,周鴻祎也以一貫的方式做出回應,“市場部把很多謀殺的細節(jié)剪掉了,直接給剪輯成言情戲,我非常生氣,把他們大罵了一頓。”
AI短劇視頻截圖
不可否認,幾乎以紅衣示人的周鴻祎靠這波操作,再次“引流”不少。
如果說上述的行為屬于跨界又跨行,那在此熱潮中,也有的人嘗試利用AI,試圖在原有領域煥發(fā)“第二春”。
例如,周星馳入局的 “AI+IP” 領域。2月底以來,周星馳持股的比高集團及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接連開啟兩場跨界合作,指向的關鍵詞都是AI,而這也被媒體評價為“試圖挽救連年虧損的比高集團”。
在今年春節(jié)期間,周星馳與短視頻平臺聯(lián)合開發(fā)運營的“九五二七劇場”也上線了首部AIGC動畫短劇《無名特攻隊》。
《無名特攻隊》視頻截圖
02?
是技術賦能,還是過度消費?
即便過程略有爭議,但跨界新興技術讓明星IP的商業(yè)價值得以“玩轉”,已然成為不爭的趨勢。
首先,新興技術的出現(xiàn),讓跨界成為可能。比如,此次吳彥祖英語課的合作方高途,專注的是教育領域。
在此過程中,AI技術雖在應用中存在功能性不足,有 “賣點” 之嫌,但其商業(yè)邏輯卻十分清晰:將明星IP拓展為多元資產(chǎn)。
?微博@吳彥祖
借助AI,吳彥祖不再只是屏幕上的單一形象,而是能通過線上課程、智能互動學習等多場景,與學員們進行口語練習,極大豐富了用戶體驗。
與之類似的還有周星馳的“AI+IP”虛擬角色計劃——通過技術放大經(jīng)典IP潛力,其虛擬角色或將以游戲等形式多點開花,拓寬曝光渠道。
其次,跨界已成為明星“翻紅”的重要途徑。以直播帶貨為例,短視頻平臺的興起讓一些過氣明星重回大眾視野,單場直播銷售額輕松突破千萬。
新興技術正推動明星IP從“分散變現(xiàn)”向“生態(tài)閉環(huán)”升級。以周杰倫為例,其背后的運營公司“巨星傳奇”聚焦的兩塊業(yè)務板塊中,一項就是IP創(chuàng)作和運營。通過與新興技術的跨界,形成“內(nèi)容+消費+社交”的完整生態(tài)閉環(huán)。
?巨星行動
當然,跨界技術的道路并非坦途,明星IP的“花式跨界”也伴隨著“翻車”風險。一個典型例子是元宇宙。
此前,眾多明星高調(diào)布局元宇宙,宣稱打造虛擬空間、推出相關產(chǎn)品,試圖搶占先機。然而,隨著元宇宙熱潮消退,許多明星IP項目陷入停滯。
當前,AI+明星IP的嘗試常被消費者質(zhì)疑為“噱頭”,這也表明,技術雖是利器,但若缺乏優(yōu)質(zhì)內(nèi)容支撐,商業(yè)化可能適得其反。跨界破圈的本質(zhì)仍在于:技術是放大器,內(nèi)容才是核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