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養娃的家長一定深有同感,尤其是6歲左右的孩子。
他們都有著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孩子的【洞穴文明】。
喜歡用枕頭搭房子,被子搭窩,桌椅建城堡……
很多家長不理解,這有什么好玩的,家里搞得亂七八糟的,窗簾桿都掉了幾次。
孩子對【隱秘角落】的癡迷,其實是孩子構建三維自我世界的必經之路。
1、孩子空間認知正在覺醒
有研究發現,2-6歲的孩子正處在空間敏感期,這個時候的他們喜歡通過身體丈量世界。
從把東西推倒—扶起,把東西取出來-放進去。
再到喜歡到桌子底下、衣柜里面玩耍。
都是孩子對空間感知的發展過程。
被窩和床板之間的空間,桌椅之間的空間,都是生活中的【立體幾何模型】。
劍橋大學研究顯示,在自建秘密基地玩耍的兒童,空間想象力得分比對照組高27%。
所以,在安全的情況下,盡量允許孩子這些空間探索的行為。
2、領地意識的萌發
孩子會指著她搭的被窩跟你說:“媽媽,這是我的家。”
狹小空間強化了【我的地盤】的概念。
枕頭、椅子當城墻,玩偶當房主,進來之前要敲門……
這與遠古時期人類選擇洞穴居住有異曲同工之妙。
3、安全感的來源
腦電波監測顯示:兒童在自建空間內α波活躍度提升40%。
在這個小空間里,孩子感覺到被包圍的安全感。
他們可以在這里擺弄自己的玩具,可以喃喃自語,也可以呼朋喚友。
可以屏蔽外界干擾,或者是父母批評等。
孩子對這個空間很有掌控感。
這也讓孩子很有安全感。
4、從具象思維到想象思維的發展
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
兒童的認知發展是通過「象征性游戲」不斷進階的。
桌子變成城墻,衣服的領口是窗戶。
這些大人眼中幼稚的【象征性游戲】是抽象思維的基石。
也是為什么孩子想象力很多時候比大人更豐富。
如果你的孩子也喜歡往桌子下面鉆,別著急制止孩子。
或者和孩子共建秘密基地也是增加親子感情的好方法。
守護好孩子的【秘密基地】,就是在守護他們構建世界的腳手架。
以此共勉!
我是棠媽,好媽媽都在這。
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學習如何和孩子溝通,采取有效的育兒方法,培養優秀的孩兒。
如果你也有孩子,歡迎分享、點贊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