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菊學姐,原創好文,歡迎轉發分享。
這年頭,誰還沒存過幾個“小瑤總”的表情包?從奶兇奶兇的“小哭包”,到摔得齜牙咧嘴的“痛苦面具”,這娃堪稱當代網友的“云養娃”頂流。
我第一次刷到“瑤一瑤小肉包”時,還以為誤入了什么“人類幼崽迷惑行為大賞”——大圓臉盤子上糊著飯粒,棉襖沾著泥巴,在田間地頭摔個四仰八叉還能咯咯笑。沒有精致濾鏡,沒有早教班才藝,甚至沒有城市小孩的“無菌童年”,靠散養養出的萌娃愣是讓兩千多萬人上了頭。
當時評論區清一色都是:“這娃太無憂無慮,趕緊給她個班上”“父母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吧”“建議國家按這個模板批量生產”。然而互聯網的溫情面具,總會被流量這把手術刀生生剝開。
今年2月,一段視頻讓“電子女兒”秒變“提線木偶”——畫面里瑤瑤被小表哥伸腳絆倒,摔得嚎啕大哭,而鏡頭外卻傳來母親陣陣狂笑聲。更窒息的是,瑤一瑤媽親口承認:“上次沒拍到,所以重演一次。”網友瞬間炸鍋:原來萌娃的憨態可掬,竟是父母的“精心雕琢”。
爭議如滾雪球般擴大:4歲不上幼兒園、冬天拍視頻凍紅雙手、30條廣告狂攬1650萬......當“曬娃”變成“賣娃”,連粉絲都自嘲成了“共犯”:“我們每點一次贊,都是在給瑤一瑤的童年標價”。
停更一個月,掉粉12.75萬,清空帶貨櫥窗——這場流量游戲的代價終于顯現。但魔幻的是,當瑤瑤近日帶著證件照復出時,評論區又擠滿“媽媽粉”、“爸爸粉”:
有網友喊話瑤一瑤,去上學,學得進去就學,學不進去就多吃點飯,反正A萍交了錢的。
也有網友笑言,看到瑤一瑤的又回來了,有一種奪回女兒撫養權的快感。
你看,網友的愛恨切換得比瑤一瑤變臉還快!
捧殺產業鏈:網友才是終極操盤手
如今的網友真堪稱“精神分裂式追星”,一邊痛罵家長“啃小”,一邊又瘋狂保存瑤一瑤的表情包。
我們把瑤一瑤當成了那份“完美童年”的替身——她在鏡頭前的每一次摔倒、每一絲狼狽,都恰恰滿足了成年人的內心補償心理。
看著瑤一瑤跌倒的瞬間,不少人心里暗想:“看吧,連天使寶寶也會哭鬧,我這帶娃焦慮絕不是獨角戲!”
當瑤一瑤媽坦承擺拍的事實剛露端倪,網友們便立馬化身“正義騎士”,高舉道德大旗,開始對這對父母展開一場集體的道德狩獵。
可仔細想想,這場討伐更像是一種自我放逐——在指責別人的同時,其實是為了減輕自己對“共謀流量剝削”的無力感。站在道德高地上審判他人,竟也成了不少人尋求心理安慰的“速效藥”。
網友們對“真實”的渴求與對劇本化操作的厭惡構成了一種撕裂的心理狀態。他們既想圍觀一場好戲,又無法容忍鏡頭后精心編排的“戲碼”。
這種撕裂,正是對流量時代“人造真實”最直接的反應——罵的不僅僅是瑤一瑤父母,而是被困在算法設計里、虛假光環下的自己。
流量反噬:所有饋贈都在暗中標價
瑤一瑤家的遭遇,可謂網紅經濟的經典縮影,每一份饋贈的流量背后,都暗藏著不為人知的代價。
人設崩塌定律:依靠“天然萌”吸粉的小網紅,一旦露出一絲“人工痕跡”,就會立刻招致信任危機。畢竟,觀眾能寬容明星演繹的劇本,但對孩子純真的期待,卻是零容忍任何刻意的修飾。
代際剝削悖論:當一個4歲孩子年入千萬,這種超乎常規的光環背后,隱藏的是家庭關系的異化。盡管瑤一瑤媽再三強調“沒想過通過孩子賺錢,沒想過傷害孩子”,但心理學研究卻顯示,長期置身于流量爭奪戰中的孩子,容易形成取悅型人格,將自我價值與點贊數緊密捆綁。
平臺吸血機制:以某音為例,平臺一邊打著“未成年人保護”的幌子,一邊卻將#瑤一瑤復更#推上熱搜,賺足話題和廣告收益。那12萬掉粉的數字看似慘烈,但這正是平臺話題制造策略的一部分——流量的游戲中,無論是黑紅還是紅黑,都是在為平臺撈金。
更諷刺的是,反噬效應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當3歲佩琪被逼著做吃播,5歲男孩直播喝啤酒,甚至還有因“殺死寵物蟹”視頻走紅的案例——這些事件中,孩子的哭聲早已被打賞音效淹沒,成為流量經濟鏈條上的又一環。
與流量共舞:在鋼絲上種玫瑰
想要在這流量漩渦中不被反噬,關鍵在于學會與流量共舞,而非任其左右。
首先,要懂得內容為王,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在各種質疑與贊美中保持一貫的風格和態度。
其次,自媒體平臺的規則和分發機制決定了內容的生死存亡。創作者需要不斷調整策略,用真實、有溫度的內容贏得觀眾的信任。
換句話說,既要捕捉熱點,更要做好內容深度和質量的保證。借助數據分析,了解觀眾的真實需求,精準把握熱點背后的趨勢,這才是長久之計。
最后,要學會在輿論中保持理性。對于網友的極端言論和過激反應,既不要全盤接受,也不必一味否定。
關鍵是要在回應中展現自己的智慧和底氣,用事實和數據說話,化解輿論危機,反而能借此贏得更多的關注與支持。
寫在最后
總的來說,“瑤一瑤”這場風波不僅僅是一個小網紅的起伏,更是一面鏡子,映射出當下自媒體平臺上流量經濟的復雜生態。
無論是被網友捧殺的極端現象,還是流量帶來的無情反噬,都提醒著每一個追逐熱點的人:在這場流量博弈中,只有不斷學習和調整,才能在風口浪尖上穩住陣腳。
作為視頻博主,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流量意味著收益的同時,也意味著風險。而作為一名有主見、有良知的網友,一定要理性評論,不要隨意站隊,切記!
菊以高潔會淵明,吾以文會友。曾是多年醫學編輯的我,現為兩只小棉襖的媽媽,每天努力碼字,只愿為千萬家庭帶去專業、有趣、獨特的教育觀點。原創不易,你的認可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菊學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