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國家發布了最新的消費貸款政策,
個人貸款額度從30萬拉高到50萬,
期限從5年延長到7年,
各大銀行還打起了價格戰,貸款利率降至2開頭。
額度翻倍,期限拉長,用意很明顯,刺激消費,帶動經濟。
但放寬消費貸,真的能刺激消費嗎?
……
先來說說消費不振的原因:
消費能力主要是由收入水平和資產水平決定的。
賺錢越多,買買買的能力就會變強。
但新公布的2024年全年個人所得稅為14522億元,同比上年下降1.7%。
這就意味著,我國居民收入,實際是下降的。
而資產是可以變現的,即便收入一般,也有實力和能力去消費。
那資產端呢,房產占我國居民資產的比例,高達60%,也就是說,一旦房價下跌,資產嚴重縮水。
而這兩年的房價啥情況,大家心里也都清楚。
資產縮水,兜里沒錢,35歲裁員、降薪,
人們對未來經濟形勢并不明朗,大家自然不想消費,
再加上養老、醫療和教育三座大山壓在身上,年輕人也沒能力消費。
所以,消費的問題不是放寬貸款就能解決的,手里的貸款都還不完了,還想著我去貸款呢
只有增加就業崗位,提高收入,增加假期,構建完善的社會養老體系等等,才能從根本上改善消費。
……
既然如此,為什么國家還要選擇放寬消費貸呢?
答案是化債。
目前房貸利率最低3.3%,公積金要2.85%,而消費貸利率最低為2.49%,
通過放寬消費貸款,可以讓居民用低利息貸款置換高利息債務,
給那些信用良好,又背負巨額債務的人減輕了壓力,避免他們直接擺爛,不還錢,讓債務變成了死債。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機會,只有信用良好的人才能申請。
不僅要看社保公積金,還要看個人所得稅、資產(房產),查征信。
一套流程篩選下來,符合條件的沒幾個。
只有大廠員工、國企、事業單位、公務員等中產階級。
核心就一點,還款能力。
銀行不是慈善機構,晴天送傘,雨天收傘才是銀行常態,
而信用良好,擁有持續穩定的現金流來源,才是銀行的優質客戶,銀行也愿意貸款出來,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而那些還款能力差的人,只能求助網絡平臺,給付高額利息。
實在付不起,銀行會把不良貸款打包拍賣,讓其他債權人去催收。
說白了,大家都在賭,你未來可以還款,
而你也賭自己可以利用這筆錢,渡過難關,東山再起。
……
那符合要求的普通人要不要申請消費貸呢?
我的建議是不要輕易加杠桿。
雖然消費貸利率降息,融資成本減少了。
但債就是債,資金壓力并沒有消失,只是傳導到了遠期,
到期時,需要一次性還本,
而且前邊消費的資金,都要實打實補進去,不然就繼續背債,循環貸。
如果真的想申請50萬額度,先思考兩個問題:
1、50萬拿來干什么?
雖然名字叫消費貸,但如果真的用來消費,
買的還是一大堆無法增值的負債,那無疑是愚蠢的行為,
如果選擇置換一些高回報率的優質資產倒是還行,
比如5%的美債;
比如4.5%短期美元定存保單;
還可以分散投資股息率6%以上的公司吃息,長期做資產配置。
2、抗風險能力有多高?
很多人工資高,但抗風險能力卻不高,風險來臨時容易被擊潰,
比如去年中金跳樓的那個女生,高杠桿買房+降薪,
天之驕女墜落,房價開始吃人了...
同樣在24年,某互聯網大廠裁員后,37%的被裁員工因消費貸逾期上征信黑名單。
……
最后再簡單說兩句,
消費貸的本質是貸款,是債務,
能借到錢不代表自己有錢,更不代表靠這筆錢就能一夜暴富。
就算是投資,也不要加杠杠,過度負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