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大量烏克蘭人流離失所。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UNCHR)的數據,在2022年,將近三分之一的烏克蘭人被迫離開家園,到2022年年底,有590萬烏克蘭人成為了IDPs,所謂IDP,就是 Internally Displaced Population,意思是在離開家園后仍然呆在烏克蘭國內的人。這部分人主要來自交戰區,比如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赫爾松以及哈爾科夫等地,另外,戰爭開始時,烏克蘭北部,包括基輔、蘇梅州、切爾尼戈夫州等地,也是交戰區。這些地區的烏克蘭人大量遷往西部與內陸地區。
另外,有570萬烏克蘭人離開家園后,前往歐洲及其他國家,成為了難民。這部分人,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87%為婦女和兒童。戰爭發生后,烏克蘭禁止18歲至60歲的男性離境,但是,還是有許多成年男子成功離開。
到了今年二月時,數據發生了變化。
在烏克蘭國內的IDPs,從590萬下降到了370萬,主要原因是因為戰線發生了變化,且戰爭大致僵持了,所以許多人返回家園,當然,也有人繼續前往國外。美國政府在其2023年烏克蘭人權報告中,也采用了聯合國移民組織的數據,稱截至2023年9月時,有超過500萬烏克蘭人流失在國內。看來,情況在去年有了很大的變化。
但是,待在國外的烏克蘭人,數量從570萬上升到了690萬,多出了120萬人。
需要人道主義援助的烏克蘭人,一共有1270萬人左右,其中包括了近200萬兒童。
下圖是數據庫公司(statista)所統計的截至今年二月時,流失在各國的烏克蘭難民。數據庫公司是一家盈利機構,其業務是為政府、企業、大學等客戶提供專業的、系統的數據分析與統計。
這個數據只是記載了烏克蘭難民人數最多的13個國家,主要原因是一些烏克蘭難民人口太少的國家,沒有被統計進去。
下圖是數據庫公司所統計的截至今年1月16日時,在世界各地區的烏克蘭難民總人數。
其中在歐洲大約有630萬,包括在俄羅斯的122萬人,在其他地方有56萬,合計686萬左右,與聯合國難民署的數據,相差無幾。
需要說明的是,俄羅斯政府稱在“特別軍事行動”開始一年之后,有500多萬,甚至是超過700萬的烏克蘭人前往俄羅斯。不過這個數據顯然被極其夸大,包括數據庫公司、聯合國難民署在內,都采用了120余萬的數據。
俄羅斯在系統性地將占領區內的居民遷往俄羅斯,在吞并了烏東四州后,這些人可以前往俄羅斯境內避戰,但是這部分人要前往烏克蘭其他地方,卻是很困難的。
在開戰前,烏克蘭一共有多少人呢?大概為4100萬人。
去年七月,路透社援引烏克蘭的一位著名人口學家的說法,稱現在烏克蘭政府實控區內的人口數量可能為2800萬人左右。
路透社的這篇報道,被廣泛引用。
這個數據是如何得到的呢?除了減去690萬在烏克蘭境外的人,還需要減去在被占領土上生活的烏克蘭人(這位人口學家沒有將克里米亞的人統計在內)。
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幾乎被完全占領,截至2021年12月,頓涅茨克的人口大致有406萬(包括當時所謂的DPR之內的人口)。盧甘斯克為210萬人左右(包括所謂的LPR內的人口)。
扎波羅熱與赫爾松目前差不多各被占領一半左右,扎波羅熱為164萬人左右,赫爾松為100萬人左右。當然,這四地的人口,現在并非完全居住在俄占區內,尤其是考慮到俄羅斯并未完全占領扎波羅熱州與赫爾松州。另外,上述人口中,也有許多俄族人前往俄羅斯(頓巴斯地區俄族人占有一定比例,但未過半),還有許多烏族人前往烏克蘭西部或國外。
在統計烏克蘭流失人口時,有不同的方法,有些是將流失在國外、國內,以及居住在俄占區的烏克蘭人都視為是流失人口。此種方法下,數據會很驚人,大致為(4100-2800+370)/4100=40.7%。
如果是統計流失在國外的烏克蘭人,那么數據大致是690/4100=16.8%,如果除去在俄羅斯的120萬人,那么數據大致是570/4100=13.9%。
以上就是今天的文章,喜歡的話,可以打賞、點贊、轉發或是關注一下,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