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歐班列一直保持著高增長的態勢,成為連接中國與歐洲大陸的重要物流通道,在促進國際貿易、加強區域間合作等多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2025年前兩個月出現的大幅下滑現象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這一現象背后隱藏著諸多隱憂。
國際貿易形勢的影響
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可能導致國際貿易需求的萎縮。在中歐貿易方面,歐洲經濟的波動對中歐班列貨物運輸量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果歐洲的消費市場不振,企業訂單減少,那么從中國發往歐洲的貨物量自然會下降。例如,歐洲一些傳統制造業強國,由于面臨著新興經濟體的競爭壓力和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對中國的工業制成品進口需求可能減少,這在中歐班列的貨物發送量上得到了體現。
國際貿易政策的變化也是一大因素。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關稅調整、貿易壁壘增加等都可能干擾中歐之間的正常貿易往來。一些企業可能因為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而減少貨物運輸計劃,或者尋求其他的運輸方式,從而影響到中歐班列的去程貨物發送量。
貨源競爭加劇
在國際物流市場上,中歐班列面臨著來自海運、空運等多種運輸方式的競爭。海運雖然在時效性上不如中歐班列,但運量大、成本低,對于一些對成本較為敏感的大宗商品和不緊急的貨物運輸來說是首選。而空運則在高附加值、急需的小件貨物運輸方面具有優勢。如果中歐班列不能在運價、服務等方面持續優化,就可能失去一部分貨源。此外,隨著周邊國家和地區類似跨境物流通道的發展,也會分散中歐班列的貨源,導致其貨物運輸量的下降。
運輸成本與運價機制
中歐班列的成本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建設與維護、車輛運營、通關手續等方面的支出。如果在成本控制上出現問題,例如某些路段的基礎設施老化,需要頻繁維修,或者運營管理效率低下,都會導致運營成本上升。而目前,中歐班列的運價機制可能還不夠靈活,不能很好地根據市場供需情況進行調整。如果運價不能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而適時下降或者優化,在市場競爭中就會處于劣勢,影響貨物的攬收量。
通關與協調機制溝通
中歐班列涉及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通關、海關檢驗檢疫等手續。雖然各方一直在努力簡化手續,提高通關效率,但仍然可能存在協調不暢的問題。不同國家的海關政策、標準存在差異,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出現貨物滯留、查驗時間過長等情況,這不僅增加了貨物的運輸時間,也可能影響貨物的時效性,對于一些對時間要求較高的貨物如生鮮、急需零部件等影響尤為嚴重,從而導致企業選擇其他運輸方式。
依賴補貼的可持續性制約
在中歐班列的發展過程中,部分線路依賴政府補貼來維持運營。補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班列的開行和吸引貨源,但長期依賴補貼并不是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如果補貼減少或者取消,一些線路可能面臨運營困難,導致班列開行數量下降。而且,過度依賴補貼也可能引發市場競爭的不公平性,影響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基礎設施的長期維護與發展
中歐班列的穩定運營依賴于沿線完善的基礎設施,包括鐵路線路、車站設施等。隨著班列開行數量的增加和使用年限的增長,基礎設施的老化、損耗等問題逐漸凸顯。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和規劃進行長期的維護和升級,將會影響班列的運行速度、安全性和運輸能力,進而制約中歐班列的進一步發展,導致貨物的運輸量受到影響。
俄羅斯查扣中歐班列貨物導致去程大幅下滑
2025年中歐班列的去程下滑,主要原因是俄羅斯查扣了部分中歐班列上的貨物。據報道,這一情況始于2024年10月,俄羅斯政府發布了一項命令,決定增加禁止過境俄羅斯的貨物清單項目,特別是針對軍民兩用物品。這一措施影響到了中歐班列的運行,導致部分集裝箱在俄羅斯被扣押,無法按時運達歐洲。
盡管這一事件一度引起了外界的關注,但中俄之間的合作關系依然穩固。中歐班列作為連接亞歐大陸的重要紐帶,對促進歐亞經濟循環具有重要作用。此次事件雖然導致中歐班列去程大幅下滑,但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問題得到了迅速解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