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xia
Psychology
最近的微博熱搜上,一直都聚焦在女性公眾人物身上。
#金賽綸自殺離世# #...#
童星出道的金賽綸,在24歲自殺離世,生前欠下巨額債務,至今具體死因仍沒有定論。
從幾年前張紫妍、崔雪莉(崔真理)與具荷拉的相繼自殺離世,到前不久金賽綸的自殺離世。都太令我們震驚了。
“到底發生了什么,能讓她們在年少成名的情況下,在最美麗的年華結束生命?”
過往的新聞可以查閱到,她們生前都有被虐待過的經歷。
她們曾經經歷了什么?
還有多少人與她們一樣有這樣經歷?
為什么在勇敢求助過后,依舊沒有“被看見”?
當“施虐”變成病
你可能在影視劇里聽過“性施虐”這個詞,但現實中它可能比想象中復雜得多。
醫學上說的“性施虐癥”可不是SM(綁縛與調教、支配與臣服、施虐與受虐)里的角色扮演。
簡單來說,患者會通過對他人造成真實痛苦或羞辱獲得性快感,而且這些行為往往違背對方意愿。
比如:
- ? 強迫伴侶接受超出底線的疼痛
- ? 通過羞辱他人得到性興奮
- ? 因無法控制沖動而觸犯法律
而健康的SM關系有幾個鐵規矩:
雙方自愿、設定安全詞、事后關懷。
就像吃辣火鍋,有人就愛加變態辣,但前提是大家都同意且能承受。
為什么有人會發展出這種病癥?
研究發現了這些可能原因:
1. 童年陰影:曾遭受性虐待或情感忽視的人,可能把性快感和掌控/痛苦錯誤關聯(類似巴甫洛夫的狗實驗,但后果嚴重得多)。
2. 大腦構造:控制攻擊欲和性沖動的腦區如果“線路故障”,可能導致兩者異常聯動。
3. 人格特質:過度迷戀權力控制、有反社會傾向的人更容易陷入這種模式。
自測危險信號(出現3條以上要警惕)
1.持續半年以上幻想傷害他人獲得快感
2.因這些沖動導致工作/人際關系崩潰
3.專門挑選無法反抗的對象(如醉酒者、未成年人)
4.事后毫無悔意反而變本加厲
5.無法區分幻想與現實,可能偷拍/跟蹤陌生人
治療不是“消滅欲望”而是學會控制。
目前沒有特效藥,但綜合治療能降低風險:
1. 認知行為療法:像訓練導盲犬那樣,教會患者識別危險沖動并及時剎車
2. 團體治療:和有相似困擾的人互相監督(類似戒酒互助會)
3. 藥物輔助:在極端情況下,可能用抗抑郁藥或降低睪酮的藥物控制沖動
給身邊人的自救指南
如果你懷疑自己或親友有類似傾向:
立即止損:停止任何可能傷害他人的行為
專業求助:聯系心理醫生專業指導”
替代釋放:通過拳擊、攀巖等運動釋放攻擊欲
記錄觸發點:制作“欲望日記”找出發作誘因(如特定場景、情緒狀態)
記住:性是兩個人的探戈,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任何關系都該建立在尊重與平等的基礎上。如果發現自己越界了,及時尋求幫助才是真正的勇敢。
作者:Toketemu Ohwovoriole
編輯:Chameleon
插畫:金賽綸的畫
文章來源:
https://www.verywellmind.com/sexual-sadism-disorder-8602202
關注我們的社 交 媒體獲取最新消息,靠譜培訓每月更新。
公眾號:大俠心理,bilibili:王大俠心理,知乎:王大俠心理,小紅書:王大俠心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