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3月26日,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公告,宣布對所有進口汽車和關鍵零部件加征25%的關稅,相關關稅將在一周后的美國當地時間4月3日凌晨0時1分開始征收。
25%的新關稅將適用于所有進口乘用車和輕型卡車,以及諸如發動機、變速箱、動力總成和電氣部件等關鍵零部件,并將在必要時擴展至其它零部件。注意這25%是加征,美國目前對乘用車征收2.5%的關稅,對卡車征收25%的關稅。如果再加征25%,乘用車和卡車將分別被征收27.5%和50%的關稅。
但這個新關稅還暫時允許了一項豁免,白宮發言人哈里森·菲爾茲稱:符合美國-墨西哥-加拿大自由貿易協定(USMCA)的汽車零部件將暫時免征特朗普宣布的25%的關稅,在目前的USMCA下,汽車零部件是免關稅的。但是這個豁免也僅僅是暫時的,因為根據特朗普簽署的公告顯示:在USMCA下,汽車進口商將有機會認證其美國制造部分,相應機制將確保25%的關稅僅適用于非美國制造的部分。也就是說,在USMCA下,如果零部件中是美國制造的部分,那就不用加征,但如果是非美國造的,那還是需要加征。但是汽車進口商要去認證一輛整車中哪些是美國造,哪些是非美國造是需要時間和相應的制度流程的,一周之內這些工作肯定是完不成的,所以暫時對這種情況進行了豁免,等到相應的認證制度和流程建立完了,非美國造部分的零部件還是一樣要加征的。
那特朗普這個新的汽車關稅政策對誰影響最大呢?我們來結合一張圖分析一下,下圖是美國在2024年進口汽車的進口額,相關數據來源于美國商務部。
在這張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在2024年美國進口的汽車中,來自墨西哥的最多,有785億美元。其次是日本、韓國、加拿大和德國,分別是397億、366億、312億和248億。
墨西哥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它是沒有自有汽車品牌的,之所以能高居第一,是因為在USMCA下,它出口到美國的汽車幾乎是零關稅的,而它的勞動力成本僅為美國的1/5,所以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大汽車巨頭都在墨西哥建廠進行生產。加拿大的情況與墨西哥類似,也是因為USMCA下的免關稅政策,導致很多汽車廠商在加拿大建廠,但因為加拿大人力成本比墨西哥高,在那里建廠的相對少,所以在出口額上跟墨西哥差很多。
所以刨除墨西哥和加拿大,我們看到受影響最大的其實就是美國的傳統盟友日本、韓國和德國。據相關數據,日本對美國出口商品中最多的就是汽車,2024年對美國的汽車出口額占所有對美出口商品總額的28.3%。而美國也是韓國汽車制造商的最大市場,2024年韓國對美汽車出口額占其整體汽車出口額的49.1%,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對美的出口額占到韓國總出口額的14%。而德國也不少,2024 年德國對美汽車出口占其總出口額的 13.1%,三大車企(大眾、寶馬和奔馳)占歐盟對美出口的 73%。
而一旦加征了25%的關稅,這些國家出口到美國的汽車價格將大幅上升,如寶馬X5的售價可能增加數千美元,而據咨詢公司測算,加征關稅后,每輛在美國銷售的汽車價格可能上漲3500美元至12000美元,而這將極大影響相關國家汽車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無怪乎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一經公布,就遭到日本、韓國、德國等國家的一致反對。加拿大和墨西哥也不例外,因為這對它們影響也很大,以前各大車企在他們國家投資建廠,利用USMCA的免關稅政策出口到美國,會給當地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并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可一旦被加征了25%的關稅,很多車企可能就考慮把工廠遷到美國去了,所以它們的反對意見也很大。
但反對歸反對,特朗普可不管這些,盟友和貿易伙伴的強烈回應,并沒有讓特朗普放軟姿態。他強調,汽車關稅將是“永久的”,他沒興趣談判,也不會給予任何例外。他還警告,如果歐盟和加拿大聯手對美國展開報復,他會祭出”遠比目前計劃更高的關稅”。
按說這些國外的競爭對手受影響很大,那美國本土的汽車制造商應該是受益者吧。確實,相比那些國外廠商,美國本土的傳統三大汽車巨頭通用、福特、Stellantis(克萊斯勒母公司)受影響相對小一點,因為他們有更多的工廠是設在美國國內。
但是,在全球化時代,這些汽車巨頭們早已是全球化布局,畢竟前些年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盡可能找到生產成本低的地方進行生產和采購,對他們來說也是必須的。所以它們也有很多生產基地和零部件是來自美國國外,特別是墨西哥,比如這些巨頭在墨西哥的工廠會從美國進口塑料顆粒,在墨西哥注塑成型后再將半成品運回美國進行組件安裝,然后再返回墨西哥將來自全球各地的零部件組裝成整車,最后再將整車出口到美國市場,因為來回基本上都是免關稅的,而且墨西哥距離美國也近,所以這對它們來說是最劃算的。
所以這就造就了美國進口汽車最多的是來自墨西哥,2024年對墨西哥的汽車進口額高達785億美元,幾乎是第二名日本的兩倍。墨西哥是沒有自己的汽車品牌的,那誰對它的汽車出口額貢獻最大呢?據相關數據,對墨西哥出口額貢獻最大的是美國的通用公司,而且相比日本、韓國和歐洲的同行,通用公司反而是美國的第一大進口車企。除了通用公司之外,福特和Stellantis公司也有工廠和很多采購是在美國國外,在墨西哥對美汽車出口額的前五位中,美國的通用、福特和Stellantis就占據了三個位置。所以相比日本、韓國和歐洲的同行,美國的三大汽車巨頭雖然會好一些,但是也會受到加征關稅的很大影響,畢竟雖然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加征關稅會暫緩一段時間執行,但這些廠商后續需證明其整車中美國制造的含量,且復雜的認證流程還可能會增加合規成本,而最終非美國本土制造的部分還是會被加征關稅。
等等,說了這么多我們好像拉下了一個重要的角色——馬斯克的特斯拉,那加征25%的關稅對它的影響如何呢?不同于傳統的美國三大汽車巨頭,特斯拉在墨西哥還尚未有建成運營的工廠,它目前在美國國外的整裝工廠只有上海超級工廠和柏林超級工廠。柏林超級工廠主要是供應歐洲市場,但產能相對有限。上海超級工廠除了供應中國市場外,還有三分之一的產量用于出口,但出口目的地主要是歐洲、澳大利亞、中東、南美等地區,北美地區基本上只出口到加拿大。而美國本土的供應則主要靠其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和得克薩斯州的超級工廠來完成,從而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受特朗普新汽車關稅的影響,正如特斯拉本周稍早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所吹噓的那樣,其各型汽車是“最美國造的汽車”。
所以驀然回首我們發現,馬斯克的特斯拉才是汽車進口新關稅的最大贏家。雖然它也不能保證所有零部件都在美國國內制造,多少也會受到新關稅的影響,但相比它美國及國外的同行,它所受的影響是最小的。與同行們要么選擇漲價但會影響銷量,要么自己消化成本,但會侵蝕利潤相比,特斯拉無疑是新關稅的最大受益者。
馬斯克與特朗普的關系眾人皆知,馬斯克是特朗普二次當選的“榜一大哥”,為其二次上臺貢獻頗多,連特朗普的家庭聚會都會叫上他一起,現在還在特朗普政府中扮演重要角色,執掌特朗普的政府效率部。所以這就引出另一個問題,特朗普是不是在投桃報李,為馬斯克輸送利益?
關于對這一點的質疑,特朗普和馬斯克都在撇清。特朗普在當地時間3月26日的白宮講話上否認與馬斯克討論過關稅問題,并說:“他從來沒有要求我在商業上幫忙,實際上我對此有點驚訝”。馬斯克也在社交媒體X上發帖回復另一名用戶時稱,“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并非毫發無損。關稅對特斯拉的影響仍然重大”。言下之意:“我也是特朗普新關稅的受害者,特朗普也沒怎么照顧我啊”。但仔細分析之后就會發現,相比同行們的傷筋動骨,特斯拉可能只是傷及皮毛,在競爭對手們一個個被重傷之后,最大的得利者無疑是特斯拉。
特朗普這次的汽車關稅有沒有與事前馬斯克商量過我們并不知曉,但特斯拉在全球供應鏈上的布局確有過人之處。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的2018年7月,美國開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同樣是在那個7月,特斯拉與上海市政府、上海臨港管委會共同簽署了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議,隔年的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建成并開始交付車輛。如前所述,上海超級工廠除滿足中國國內的需求之外,其三分之一的產量是向外出口,但出口目的地中并不包括美國,美國的供應主要靠美國國內的工廠支持,所以這樣就成功把中美兩個市場區隔了出來,從而免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
如果說在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馬斯克與特朗普走的還不是很近的情況下,特斯拉供應鏈的布局可能更多是基于其本人對當時政局的判斷的話,那么另外一件事情則反應了馬斯克在某些事情上的“先知”,這件事就是在墨西哥建廠的事情。在同行們紛紛在墨西哥建廠的情況下,2023年3月,馬斯克也宣布特斯拉下一個超級工廠將建設在墨西哥新萊昂州。2023年底新萊昂州政府批準了建廠計劃,而且還對特斯拉提供了一系列的激勵措施。而且應馬斯克的邀請,還有中國的特斯拉零部件制造商赴墨西哥建廠,準備復制其上海工廠的本土化供應鏈模式。但是在2024年7月,特斯拉卻突然宣布暫停墨西哥工廠的投資計劃,原因是擔憂美國大選結果。其時,馬斯克已經與特朗普走的很近,他知道特朗普宣稱的對墨西哥產汽車加征關稅不僅僅是競選語言,而是真的要不顧美-墨-加自由貿易協定(USMCA)的約定執意去這樣做。
所以說,即便如特朗普所說:這次對進口汽車加征25%的關稅事前與馬斯克沒有討論過,但是馬斯克與特朗普走的那么近,他也應該知道哪些事情特朗普是肯定會去做的。在墨西哥建廠這件事情上及時停止的“先知”,就避免了今天與同行們一樣遭受關稅的重創,反而成了加征關稅的最大贏家。
關于這件事情,您是怎么看的呢?歡迎您關注我們并在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