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20
April
01.04.2025
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和奧古斯特·雷諾阿(Auguste Renoir)是印象派中兩位重要人物,前者構圖嚴謹,后者則著重溫潤色彩,盡管兩人藝術風格和性格迥異,卻建立了一段深厚友誼。
最近兩位大師作品登陸中國香港(展覽至2025年5月7日),于「塞尚和雷諾阿的世界」展覽中展出來自知名法國橘園美術館及奧賽博物館共52件珍品,讓大家可以近距離欣賞法國國寶級畫作,亦是香港首個以兩位印象派巨匠為主題大型展覽。是次巡回展覽以香港為亞洲首站,其后展品將會先后在東京及首爾展出。在看展前,不如細看兩位大師作品風格有何不同?
「塞尚和雷諾阿的世界」展覽現(xiàn)場圖
塞尚嚴謹構圖與雷諾阿流動筆觸
保羅·塞尚《藍色花瓶》
1889-1890年,油畫,61.2cmx50cm
奧賽博物館
雷諾阿《郁金香》
雖然塞尚和雷諾阿都是印象派領軍人物,但明顯兩人在畫風上走往了不同道路,前者構圖秩序嚴謹,常將畫面簡化為幾何圖形,創(chuàng)造出多重視角場景;后者則運用細碎筆觸捕捉光線與動感,用色和諧保留生動觸感。這可能與兩位大師性格相關,塞尚孤單憂郁,而雷諾阿性格開朗,兩人自1860年代在巴黎結緣后便建立深厚友誼,惺惺相惜,雷諾阿在1880及1890年代甚至數(shù)次于塞尚在法國南部的家作客,二人并肩創(chuàng)作,成為一生摯友。
用一個蘋果,我就能震驚巴黎。
——保羅·塞尚
保羅·塞尚《蘋果與餅》
約1880年,油畫,45cmx55cm
橘園美術館
展覽第一部分便選取典型靜物畫作,突出兩位大師在面對相似主題時不同處理方法。對塞尚有所了解的讀者,會知道蘋果是他最常描繪主題之一,這次其名作《蘋果與餅》也在香港展出,畫作巧妙地處理蘋果漸變色,以多樣視角試圖呈現(xiàn)物體基本結構,展現(xiàn)出靜物造型美和立體感。
雷諾阿《蘋果與梨》
約1895年,油畫,32cmx41cm
橘園美術館
塞尚對靜物畫的野心亦對雷諾阿產(chǎn)生影響,其《蘋果與梨》則呈現(xiàn)了一個復雜畫面,盛滿水果的碗被高低起伏桌布包圍,能看到桌布褶皺、水果質(zhì)感,以及陶器上光線反射,畫作充滿動感,重點在于捕捉某個瞬間。類似差異在塞尚《稻草花瓶、糖碗和蘋果》和雷諾阿《桃子》中也有體現(xiàn)。
塞尚《稻草花瓶、糖碗和蘋果》
雷諾阿《桃子》
肖像畫用色大有不同
雷諾阿《風景中的裸女》
1883年,油畫,65cmx54cm
橘園美術館
比起靜物畫,大概更多人認識雷諾阿都是因為他的肖像畫。其人像畫作以柔和色彩和光線著稱,喜愛用明亮、飽和色彩來創(chuàng)造溫暖活力氣氛。這次展出之名作《風景中的裸女》是他于1880年代周游歐洲后,受意大利文藝復興大師影響所創(chuàng)作,作品中運用古典手法刻畫人物配以印象派筆觸描繪風景,可以看到光線在皮膚上巧妙變化。
保羅·塞尚《三浴女》
1874-1875年,油畫,19.5cmx22.5cm
奧賽博物館
相較之下,塞尚肖像畫依然更強調(diào)結構,畫面通常有堅實幾何構成。這次展出之《三浴女》是塞尚最早期以沐浴者為題作品之一,畫中他把浴女構成三角形,與樹木擺動的方向互相呼應,可以看到他以厚重顏料和筆觸塑造之人物體質(zhì)感和空間感。
雷諾阿《彈鋼琴的女孩》
約1892年,油畫,116cmx81cm
橘園美術館
雷諾阿《加布麗兒與尚·雷諾阿》
1895-1896年,油畫,65cmx54cm
橘園美術館
在情感表達方面,兩人同樣不同,雷諾阿肖像畫經(jīng)常展現(xiàn)人物幸福與滿足感,尤其是描繪女孩與兒童更是如此。在《彈鋼琴的女孩》以及《加布麗兒與尚·雷諾阿》中,便能透過畫作感受到輕松溫馨氣氛。
保羅·塞尚《兒子的肖像》
約1880年,油畫,35cmx38cm
橘園美術館
但塞尚肖像畫往往給人一種更嚴肅氣息,人物少有微笑,更多表現(xiàn)出一種內(nèi)省疏離感。譬如《畫家兒子的肖像》便描繪了他兒子保羅,他以近乎攝影師視角作畫,大膽裁掉背景中扶手椅一部分;男孩面部、同膊和扶手椅曲線交織,其簡化形態(tài)及輪廓令曲線份外鮮明。若是想看兩人于用色上對比,則可以集中留意雷諾阿《穿小丑裝的克洛德·雷諾阿》以及塞尚《塞尚夫人的肖像》。
雷諾阿《穿小丑裝的克洛德·雷諾阿》
塞尚《塞尚夫人的肖像》
對自然的不同感受力
雷諾阿《英國梨樹》
雷諾阿《根西海景》
兩人筆觸分別自然也延伸到風景畫,雷諾阿1873年創(chuàng)作之《英國梨樹》是經(jīng)典印象派風景畫,作品由多種綠色調(diào)主導,梨樹繁茂枝葉同時是畫布背景和主題,畫家嘗試捕捉光線反射,色調(diào)明亮,一些筆觸輕盈得近乎透明。另外他一幅《根西海景》以島上海洋景致和斑爛色彩為靈感,融合了莫奈印象派風景畫及歐洲古典傳統(tǒng)裸女風格,此行被視作其藝術生涯轉(zhuǎn)折點。
保羅·塞尚《紅色屋頂(伊斯塔克的松樹)》
1875-1876年,油畫,73cmx60cm
橘園美術館
雖然這次展覽沒有展出塞尚最為有名《圣維克多山》系列,但所展出風景畫同樣能看到其作畫特色,他在《紅色屋頂(伊斯塔克的松樹)》以大筆刷描繪天空,用長筆觸暗示了廣闊田野,葉子用短促點狀表達,而房屋則以厚重筆觸呈現(xiàn)。前景的樹敞開觀者視野,同時畫面中心樹叢掩藏房子入口,構圖非對稱,不指定任何具體主題,而是關注整個風景。
展覽其他亮點
「塞尚和雷諾阿的世界——法國橘園美術館及奧賽博物館珍藏展」
畢加索《大型靜物畫》
兩位大師對后世影響深遠,西班牙名家畢加索便是其中之一。這次展覽最后包括兩幅珍貴畢加索畫作《大型靜物畫》和《披布裸女》,前者以立體主義對塞尚畫作構圖致敬,后者姿態(tài)和沉重的形式讓人想起雷諾阿晚期裸體畫作。
為了讓大家更了解兩位大師一生,藝術館設計了一個法國火車月臺角落,觀眾可乘坐時間列車,進入塞尚和雷諾阿的世界,探索他們創(chuàng)作領域。這次香港限定內(nèi)容包括兩位大師模擬對話和足跡地圖等,介紹這兩位殿堂級藝術家生活軼事和深厚友誼。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