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知譚商業
作者|知譚君
“老大哥”李寧成為國產四大運動品牌中最后一個發布24年年報的企業。財報顯示,2024年李寧營收286.76億元,同比增長3.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13億元,連續第二年出現下滑。對比來看,361度24年營收突破百億大關,特步、安踏凈利潤雙位數大增創歷史新高。更讓人意外的是,李寧在年報中給出了遠低于市場預期的2025年業績指引:全年收入同比持平,凈利率為高單位數(2024年為10.5%)。
究竟是國潮不香了?還是李寧不想努力了?
五年前,李寧憑借“國潮”迅速走紅。2021年,李寧營收首次突破200億元,同比增長56%,凈利潤達40億元,同比增長136%,創下上市以來增速最快。在資本市場上更是走向2800億港元的市值巔峰。
然而,消費者的心變得比天氣還快,當李寧還在用番茄炒蛋配色推出新品的時候,國人對國潮的新鮮感早已消散。況且,連外來的和尚都比李寧會念國潮經。有調查發現,阿迪達斯的國潮市占率已經從2022年的5%飆升至2024年的18%,搶走的正是李寧最賴以自傲的國潮蛋糕。
國潮或許只是李寧的一個漲價噱頭。在國潮之外,李寧的產品力未能跟上價格的提升。有運動博主測試發現,李寧新款籃球鞋彎折500次就開膠了,而阿迪經典款經2000次測試完好如初。
產品力的差距歸根結底是研發實力的差距。2024年,李寧研發費用為6.76億元,這一研發投入水平不僅遠低于阿迪、耐克這樣的巨頭,連老對手安踏都比不上。同一報告期,安踏的研發費用高達20億,將近李寧的3倍,不僅如此。李寧研發費用占總營收的比例僅為2.36%,也低于同期特步的2.9%,和361度的3.4%。
雖然設計和研發水平相比同行沒有突出優勢,但李寧的價格卻十分堅挺。對于消費分級的環境下李寧品牌產品的定價,李寧聯席總裁錢煒在近期業績會上直言,“我們是一個專業運動品牌,不能因為要維系短暫的生意,去把價格拉低,而犧牲一些專業屬性或專業科技平臺的追求。我們如果要想在短期內做大規模也能做到,但是那些低價位、不專業的(產品),可能會背離企業要堅持的東西,損害可持續發展。”
面對這樣的李寧,消費者自然會用腳投票。據悉,李寧的籃球品類常年占兩成左右的生意,然而2024年零售流水卻意外下降21%。對此,李寧本人在業績會表示,這是他們主動調降,控制籃球產品的發貨量的結果。
從經營渠道來看,2024年,李寧線上收入增長了10.3%。但直營門店零售額反而下滑了低單位數。線下李寧品牌(包含李寧核心品牌及李寧YOUNG)常規店、旗艦店、中國李寧時尚店、工廠店、多品牌集合店的銷售點數量為7585家,減少83家。而此前的2021-2024年,其門店分別增長了204家、466家和65家。
浦銀國際研報指出,1Q25截至上周,李寧全渠道零售流水錄得單位數正增長。其中,線上渠道流水增速較快,但直營線下的流水依然面臨挑戰。另外,相較于其他國產品牌,李寧的流水表現依然相對落后。該行認為,李寧在各主要品類(包括跑步、籃球、生活休閑等)的產品相較同業都處于領先位置,但公司過去2-3年里在產品營銷、品牌力提升以及渠道優化等方面落后于主要競爭對手,導致李寧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心智相對下滑。
上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