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化學生對清明節精神內涵的理解,青島大學附屬中學以"成全教育"理念為引領,于本周組織開展了“追思·傳承·成長”清明節主題教育活動。通過手抄報創作、經典詩詞朗誦等形式,引導學生慎終追遠、感恩先烈,在春日里播撒下文化自信與家國情懷的種子。
筆墨傳情,繪出清明色彩
活動伊始,教學樓長廊化身文化展廳,百余幅主題手抄報琳瑯滿目。學生們以“清明·記憶”“英雄·豐碑”“春日·生命”為主題,或描繪革命先烈的英勇身姿,亦或以水墨暈染出踏青插柳的春日圖景。其中《紙鳶傳情寄哀思》手抄報巧妙融合傳統風箏元素與詩詞摘抄,當筆墨游走于紙鳶之間,那些流傳千年的清明意象仿佛有了溫度,讓我觸摸到文化血脈的跳動。
聲情并茂,誦讀經典傳魂
在朗誦環節,學生們身著漢服、手執書卷,以清朗之聲演繹《清明》《寒食》等經典詩文。七年級學生集體朗誦的《飛花令》,將追思之情轉化為對生命、歷史、親情的哲思;八年級學生則深情演繹《溯源思今,承繼家國情懷》,在歷史長河的回望中感悟生命意義。當孩子們誦讀清明時節雨紛紛時,閃爍在眼中的不僅是詩意的光芒,更有文化傳承的星火在接力。
以節潤心,傳承不止于一日
本次活動是學校“成全教育”理念的生動實踐。從自主設計手抄報版面到合作完成朗誦編排,學生們在探究中提升審美素養,在協作中培養共情能力。德育處主任孫曉楠介紹活動設計時強調:“我們秉持'讓每個生命綻放獨特光彩'的理念,無論是擅長丹青的繪畫巧匠,還是熱愛吟詠的誦讀達人,都能在這個舞臺上找到屬于自己的追光時刻。”
此次活動以“節”為媒,以“文”化人,讓傳統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未來,學校將持續探索“五育融合”實踐路徑,讓教育回歸成全生命本真的溫度。
撰稿:張鵬
攝影:各班家長
編輯:姜鵬
審核:彭念東 周元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