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起因:投訴變輿情
2025年2月4日,抖音博主“兩個小段”發布視頻稱在胖東來購買的紅色內褲掉色嚴重,使用后出現過敏反應,并控訴客服處理態度差。視頻迅速引發全網熱議,胖東來當日下架涉事產品并致歉。
2?? 反轉:檢測報告與百萬索賠
2月14日,胖東來發布53頁調查報告,顯示三家權威機構檢測內褲為合格產品,但依據《客訴處理標準》仍補償顧客500元+醫療費。同時指出博主言論引發社會負面輿論,涉嫌侵犯名譽權,宣布追責不低于100萬元。
3?? 矛盾升級:當事人道歉與反訴
3月14日,“兩個小段”發文道歉,承認表達情緒化導致公共資源浪費,但否認“職業打假人”“偷盜購物車”等傳言,并稱已因被誹謗、恐嚇報案。4月5日,胖東來正式起訴,案件進入法律程序。
法律爭議焦點
名譽權侵權如何界定?
博主的“情緒化表達”是否越界?
自媒體博主在未充分核實的情況下發布夸大言論(如“洗內褲的水像染缸”),導致企業商譽受損,可能構成名譽侵權。
檢測合格=維權不成立?
胖東來主張產品合格,但消費者仍可基于體驗提出質疑,關鍵在于言論是否基于事實或主觀惡意。
100萬索賠合理嗎?
胖東來稱綜合考慮品牌價值(年銷售170億)、輿情損失(客訴激增、信任危機)確定金額。法律上需舉證實際損失,但高額索賠也有震懾“流量炒作”的意圖。
律師提醒:維權與侵權的邊界
1?? 消費者:
維權需基于事實,避免情緒化渲染;
保留證據(如醫療記錄、產品檢測),合法渠道投訴。
2?? 企業:
快速響應+透明處理(如胖東來53頁報告);
法律手段需謹慎,避免被質疑“以大欺小”。
3?? 法律視角:
自媒體言論自由≠免責,核實義務不可少;
高額索賠案例或推動“惡意投訴”立法。
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曾回應:
“社會需要理性,不能放大情緒。彼此尊重才能共同進步。”
這場官司不僅是企業VS個人的較量,更是法律對“情緒化網絡生態”的一次拷問。你認為百萬索賠合理嗎?評論區聊聊!
(注:案件進展以法院判決為準,本文僅作法律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