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大家最關注的就是兩H了。
前兩天會議里面關鍵的表述非常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但是很奇怪的是,最近會議中很多的表述以及當下的樓市以及資本市場上的一些現象,讓我想起了2014年的行情,時針仿佛一夜之間回到了11年前。
我們都知道歷史是不會簡單重復的,但是,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有周期性的規律。
當相似的情況再次發生的時候,我們就要開始思考接下來我們是不是又會重新上演一遍10年前的行情。
2014年之后經濟和樓市的走向,也許可以給今天的我們帶來一些啟示。
還記得2014年情況的朋友,可以仔細回憶一下,當下其實和2014年有幾個共同點:
第一、老板開始大力扶持民營企業,鼓勵創業創新
當年的兩H,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喊得口號是什么?
叫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實際上在那個階段,上面對創業創新是給了很多的支持的。
比如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比如簡政放權優化審批流程,都是在那個階段開始執行的。
而今年,我們對民營企業和創業創新又開始了一輪新的鼓勵和扶持。
昨天剛剛結束的發布會上,老板就宣布要創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大力支持大家的創新熱情。
前兩周上面還時隔7年重新開了民營企業家的座談H。
這一系列操作,釋放的信號和11年前完全是一摸一樣。
二、股市爆發
這一點大家應該是記得最清楚的。
2014年最讓大伙銘記的就是股市的瘋狂。
當年大A是7月份之后開始啟動上漲,上證指數全年累計上漲52.87%、深成指漲35.62%,其中滬指漲幅位居全球主要股指之首。
在政C層面,當年股市也有注冊制的改革,刺激了股市的大爆發
今年,資本市場的情況和當年很像。
同樣是市場端以及政C端都在發力。
一開年港股和大A相繼大漲,港股的漲幅位居全球主要股指之首,大A是從3100點拉升到了接近3400點,市場情緒非常樂觀
然后昨天的發布會,已經開始準備推出債券市場的“科技板”。
三、經濟都亟待轉型
2014年的時候,我們正處于經濟轉型的一個轉折期。
傳統行業屬于過剩的狀態,所以當年提出三去一降,壓縮傳統制造業的產能,
與此同時,2014年年末的經濟數據顯示,服務業對經濟貢獻的占比開始超過制造業。
隨著新興的互聯網產業開始爆發,導致了后來的互聯網應用變革,然后就是各類互聯網應用占領我們的生活。
今年,我們同樣將迎來經濟的轉型。
過去幾年我們經歷了經濟的通S,經濟增速開始下降,急需新的增長點帶領經濟升級轉型。
這個時候,DeepSeek的出現掀起了新一輪科技變革。
所以過去兩個月,我們能看到AI產業和機器人產業這些新興產業的迅速爆發,讓市場看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上一輪是互聯網替代了傳統制造業,這一輪是人工智能替代了互聯網。
對比一輪之后就會發現:
2025年和2014年一樣,都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都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元年。
所以我才會說今年和2014年有點似曾相識。
但顯然,從最近會議的表態上來看,此刻老板的政策力度以及推動經濟復蘇的決心,要比11年前大得多。
那接下來,一個更加關鍵的問題來了:
今年的市場走向會和2014年一樣嗎?
我認為會有相似的走向,也會有新的變化。
我先說說可能會出現的新的變化。
第一個變化,是我們國際地位的改變
我們現在的國際地位,和11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了。
11年前我們雖然已經在崛起的過程中,但是我們依舊是那個沒有多少話語權的生產型國家,只能順從別人的規則,沒有定價權,在別的國家的規則下辦事。
因此,當年外部的打壓對我們是有效的。
但現在確實是不一樣了,國力的強大導致我們不再是一個附庸,我們從順從者變成了規則的制定者。
位置不一樣了,自然抗擊打的能力就會不一樣。
所以你能看到雖然老美那邊懂王上臺之后騷操作很多,關稅打壓的大棒也不少,但是打壓的效果明顯弱了很多,甚至可以說是不痛不癢。
如果懂王是在11年前做這些事,一個10%的關稅,可能就夠我們喝一壺了。
第二個變化,是資本市場的穩定性
11年前,雖然我們有過暴漲的行情,但是我們的資本市場是非常不穩定的。
一年前大漲,一年之后的2015年馬上就暴跌,形成了股災,導致很多人在那一輪飄忽的行情中爆虧。
但是今年這一輪資本市場的行情,我認為會比10年前更穩定。
為什么呢?
因為資金對于國內資產的態度變了。
11年前的暴漲行情中,資本市場中的資金都是投機資金居多。
無論是外資還是內資,都不認為中國資產由長期持有的價值,說白了都是短線炒作,賺完一波快錢就拍屁股走人,資本市場的流動性過快。
而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
論市場環境,現在全球都是資產荒。
黃金、比特幣去年漲得最猛,就是因為大家不知道把錢放哪,只能去避險資產。
論主流資產,現在大投行都知道美元資產不靠譜。
投行個個發研報都說美股今年還能漲,然后資金全部口是心非地退出,美股指數拉了一天又一天。
看全球,這兩個月還真是只有國內資產獨領風騷。
現在無論國際還是國內,基本達成一個共識:
國內資產價格確實被低估了。
在這個共識下,市場長期持有國內資產的信心會更強,而大家要知道,這一份對中國資產的信心,在11年前是不可能有的。
所以,大家不要以為接下來我們的資本市場會經歷2015年那樣的崩盤,相反,在長期資金的駐守下,我們的資本市場會更穩定。
說完變化,再說說我認為2014年出現的市場現象有哪些會在今年復制。
第一個現象,是新興產業的崛起
前面我已經提到了,2025年和2014年都是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年。
當年的互聯網應用搭配智能手機的普及,連接了線上和線下,推動了各種配套的產業和職業,沒有這一輪互聯網應用變革,不會有現在的外賣員、滴滴司機。
這一輪人工智能帶動的AI產業以及機器人產業,會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范式。
就和當年的互聯網應用遍地開花一樣,未來會有比肩騰訊、阿里些互聯網巨頭的巨型AI企業,支撐未來10-20年中國經濟的發展。
第二,股市外溢的資金,會流向樓市
11年前是2014年年中開始股市上漲,2015年資本市場就開始回調,然后當年那些資金在離開股市之后,有相當大一部分是奔向樓市,推動了2015-2016年這一波房價的上漲行情。
今年這一輪資本市場的行情,雖然我認為會比當年更穩,不會出現暴漲之后暴跌的情況。
但是牛市持續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之后,一定會出現一段時間的回調。
遭遇回調期之后,一定會有一部分資金選擇推出股市然后奔向那些價格還在底部的資產。
國內資產中,有長遠投資價值同時價格還在底部的資產有哪些?
環顧一周,最典型的代表就只有核心一二線城市房產了。
所以,和11年前一樣,這一輪資本市場大行情之后,接下來受益的大概率就是房產。
但是這里的房產一定指的是一二線核心城市房產。
畢竟當下和11年前不一樣,2014年正是城鎮化快速擴張的中期階段,但現在已經是城鎮化末期了,三四線小縣城都一大批房子,早就沒有價值了。
資金進入房地產,最后一定是選擇有稀缺性、資源配套更完善的核心城市核心板塊的房子。
這就是接下來樓市的基本走向。
如果你手里有這些城市的房子,那你很幸運,因為你的房子還有機會價格反彈,如果你現在手中的房子不在這些城市的話,那就要盡快出手了。
未來樓市是一個分化的市場,選擇城市非常重要。
你現在要不要買房?主要看你選擇哪個城市的房產;
你手里的房子到底要不要出手?也要看你的房子所在的城市還受不受資金的歡迎。
我最近根據各個城市的特點梳理了接下來房價還有機會反彈的核心城市名單,詳細名單會在今晚的閉門直播課上分享。
想知道在經濟轉型之后接下來哪些城市的房產還有繼續持有的價值,可以掃碼來預約今晚的閉門直播,我們會告訴你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