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事業單位持續改革,前幾天有粉絲私信問我,事業單位改革后,事業編和公務員的差距會縮小嗎?
現在明確的告訴你:不會!
事業單位改革后,事業編和公務員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一、解析為何事業單位改革后差距會越來越大
公務員屬于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全額保障,穩定性極強;而事業編則分為全額撥款、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三類,后兩者受財政壓力和市場波動影響較大。尤其是自收自支類事業單位,近年已有大量轉制為企業,員工失去編制身份。
改革后,很多事業單位推行“備案制”,“備案制”是編制與單位綁定,而不是與個人綁定,事業人員的穩定性被極大的削弱。
公務員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核心力量,始終是政策優先保障對象。例如,2015年公務員職級并行制度試點,4年后全面推行;而事業單位管理崗職級晉升何時實行還看不到一點苗頭。
公務員僅700多萬人,而事業編超3000萬,各項福利在財政負擔過重無法全員保障的情況下,優先保障公務員待遇,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二、看看事業編和公務員各個方面的差距
事業單位改革不僅沒有補齊兩者之間的差距,反而在多個維度加劇了分化。
1. 在薪資待遇方面,公務員處處領先
車補與津貼:公務員普遍享受500-650元/月的車補,而事業編僅少數領導崗位和極少數的試點單位可以享受,絕大部分的人一分沒有。
撫恤金差異:公務員去世后可獲40個月基本工資的撫恤金,而事業編僅能享受20個月,死后待遇也有差距。
績效體系:很多地方對公務員和事業編的績效獎金進行一定程度的區分對待,基本上同層次事業編的績效獎金標準會低于公務員。
2. 晉升通道差距明顯
公務員可通過職級并行“躺著晉級”,科員滿5年即可享受副科待遇;而事業編管理崗晉升需實職空缺,技術崗則依賴評職稱,門檻高、競爭激烈。
公務員不管是跨部門還是跨地區調動,都比較順暢,事業編基本上一輩子困死在一個單位。即便同為單位領導,公務員調任事業單位容易得多,反向流動卻非常困難。
3. 穩定性差異巨大
公務員不需要簽訂勞動合同,失業保險由單位一方承擔;事業編則是實行聘用制,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失業保險。何況公益二類、三類事業單位還會面對著改革裁撤、合并、改企的風險。
三、理性選擇:認清現實,找準定位
公務員和事業編的現實差距擺在這里,對想進入體制內的人是個參考,做出選擇時也要結合自身實際:
求穩定者選公務員:公務員適合追求終身保障和對權力更熱衷的人。
重視專業和職稱的人推薦事業編:比如教育、醫療等領域技術崗,職稱晉升后待遇可能還會反超公務員。
過渡者可“曲線救國”:先考事業編積累經驗,再沖刺公務員考試,利用基層經驗給自己加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