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下午,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品牌活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北京對接會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通明湖信息城召開。本屆對接會聚焦商業航天、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前沿領域,搭建科學家與產業界的高效對接平臺,助力北京打造全球科技創新高地。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二級巡視員李志磊主持開幕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計劃與政策局副局長楊列勛、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梁靚等出席并致辭。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的15支科研團隊,以及星河動力、北方華創、泰德制藥等7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投資機構和孵化器代表共同參會。現場分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商業航天三個分會場,總體規模達150余人。
存算一體技術成為后摩爾時代打破算力瓶頸的重要路徑,受到國內外產業界和學術界的高度重視。集成電路領域分會場上北京大學楊玉超教授團隊展示了近年來課題組在憶阻存算一體領域的工作進展,分享了包含模擬存內計算電路、存內計算糾錯補償電路等最新亮點技術成果。楊玉超教授團隊表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普及,存算一體技術有望打破未來的算力困境,突破算力提升速度瓶頸,提高算力滲透率,實現全面國產化。
合成生物制造被譽為第三次生命科學革命,正引領著我們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生命“創造”時代。生物醫藥領域分會場上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梁興杰研究員團隊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基于工程益生菌的口服蛋白遞送系統”,未來在痛風、無氧運動增強等日常生活場景中有非常廣的應用前景。梁興杰研究員團隊開發的抗腫瘤2.2類新藥“注射用鹽酸伊立替康(納米)膠束藥物”是國內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的含“納米”字樣的治療性新藥,實現轉讓收益1.4億元。
開幕式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富慶飛教授團隊、王新河教授團隊以及北京大學呂萬良教授團隊分別與星河動力、北方華創、泰德制藥三家企業簽署合作協議,標志著“實驗室”與“生產線”的雙向通道進一步暢通。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與北京亦莊機器人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在產教融合、科學技術人才培養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自2019年首屆對接會舉辦以來,北京市已累計推動近百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在京合作對接,吸引近300家創新主體參與。未來,北京將繼續以成果對接會為紐帶,深化“基礎研究-技術攻關-產業應用”全鏈條布局,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能級躍升注入強勁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