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亮麗北疆科爾沁 通達遼闊等你來”內蒙古通遼市2025年人才引進宣傳推介會走進中央民族大學。作為通遼市在京引才的“老搭檔”,中央民族大學與通遼市持續深化校地合作,通過政策宣講、崗位對接、實習實踐等多元形式,為通遼高質量發展集聚“智力引擎”。
“本次引才無需筆試,直接采取‘人才測評+面試’的考評方式。符合條件的博士研究生直接進入體檢、考察環節。”宣講會上,通遼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提名人選黃剛圍繞新能源、肉牛產業、中(蒙)醫藥等支柱產業,向在場學子發出邀請。
此次人才引進活動采用“線上+線下”立體推進模式,網絡平臺同步開放報名通道,重點高校推介會精準對接人才需求。來自中央民族大學文學專業的博士陳兮難掩興奮:“我是土生土長的通遼人,看到家鄉為高層次人才提供如此優厚的政策,還有對口的崗位,讓我更有信心把所學回饋故土。”
據了解,此次推介會推出223個崗位,計劃引進307名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覆蓋81家事業單位及10家重點企業,崗位聚焦工業信息、現代能源、農牧林水、交通運輸、教育衛生、企業經營管理等重點領域。
中央民族大學招生就業工作處副處長張繼偉對活動評價頗高:“通遼市委、市政府帶領這么多用人單位,提供了大量寶貴的就業機會,讓包括我校在內的首都各高校的應屆畢業生近距離了解通遼、感知通遼,認識通遼,展現了通遼市對人才的誠意與決心。”
自2014年在全區首開區外引才先河以來,通遼市已形成“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鏈條生態。此次活動中,通遼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張品華特別強調政策“亮點”:“引進符合條件的博士研究生,給予一次性安置費30萬元;引進世界大學綜合排名前300院校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本科或碩士階段為‘一流大學’或‘一流學科’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給予一次性安置費15萬元,均為稅后金額并全額兌現。此外,通過建立人才成長全周期跟蹤培養機制等,讓人才在草原上扎根,讓智慧在產業中結果,這是通遼引才的初心。”
從“草原深處求賢若渴”到“眾所高校開門納才”,通遼市持續搭建起校地合作的“引才橋梁”,一場跨越千里的“草原之約”,正在春天里續寫新的故事。(常宏亮、梁超)
來源:通遼市人社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