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課本里的文字遇見街巷里的煙火,當少年的眼睛觸碰到城市的年輪,會碰擦出什么樣的火花?
4月9日下午,華東理工大學附屬閔行梅隴實驗學?!懊鞯麓笳n堂”大思政課程項目正式啟動,讓思政課不只在教室里,還在家鄉的每時每刻律動的脈搏里……
走出課堂,讓“幸福源自實踐”
活動現場,由師生自編自演的情景劇《幸福漫墻,共繪“梅”好》,展示了“明德大課堂”大思政課的生動實踐。
在與學校比鄰的梅隴四居,有一面200米的白墻。為了讓這面墻成為社區幸福生活的生動寫照和社校聯動的有機載體,學校與梅隴四居攜手開展文化墻繪制項目化活動。
“200米的墻面畫什么?居民們有什么想法?”圍繞文化墻繪制的主題、內容與風格,學生們開展了一系列調研活動。
在一場場別開生面的“梅”子議事活動中,大家圍繞“畫什么”“怎么畫”等問題展開了思維碰撞。有同學提出,文化墻要體現功能性,傳播生活常識、輔助兒童學習、展示社區文化等功能一應俱全;也有同學認為,墻面風格和圖案樣式要兼顧不同年齡段居民的喜好,山水風、動漫風都得安排上;還有同學細心地發現,繪制材料的氣味也得考慮,畢竟要讓居民們看著舒心、聞著安心。
通過一次次探討、一張張文化墻畫稿征詢,文化墻也即將迎來新的蛻變。
正如家長代表姚慧琳所說:“孩子們在參與社區共創中,不僅提升了責任感,更深刻理解了‘幸福源自實踐’的內涵?!?br/>
“五進”矩陣助學生沉浸式體驗
參與文化墻繪畫項目只是“明德大課堂”中的小小縮影。
華理梅隴實驗學校校長湯林表示,“明德大課堂”通過“走進黨群、政協、社區、高校、企業”五大實踐矩陣,引導學生沉浸式體驗思政大課堂,讓學生感悟“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進”的實踐。
在此之前,學校還組織學生家庭踏上城市尋訪之旅,在兒童閱讀角的燈光、社區食堂的熱氣、市民議事廳的茶香里,感受尋常巷陌的溫度。
在“尋味梅隴——家鄉美食推薦官”項目活動中,學生們走進力波九坊,前往“梅隴三杰”美食餐飲店一探究竟,尋找何以為三杰?杰在何處?怎么讓家鄉的美味傳播得更遠?
學生們還站在閉園的錦江樂園,仰望“上海大轉盤”,用AI技術制作大轉盤元素的文創,表達心中的不舍和期待。
未來,學生們還將走進黨群陣地感悟紅色精神,走進政協體驗民主協商,走進高校點燃科學理想,走進企業解碼“中國智造”,走進社區踐行公民責任。
多方聯動賦能思政教育
據悉,“明德大課堂”大思政課程以黨建為引領,以校訓“明德”為根基,設計了貫通九年的階梯式課程。同時,依托梅隴鎮紅色基因、人文社區、科技企業等資源,構建“三維五進雙全員”課程體系。通過多方聯動,共同推動思政教育從課堂延伸到社會。
當天,梅隴鎮黨委書記許天海以“梅韻花開·隴上行”為主題,為大家上了一堂思政課,從區位、人文、生態分享了梅隴的特點,并介紹了年度打卡地圖,激勵學生們用腳實地丈量自己學習生活的梅隴。
儀式上,還為華東理工大學、梅隴鎮黨群服務中心、老梅隴街區、沃巴弗電子科技等8家聯建單位代表頒發“校外輔導員”聘書。未來,這些單位將深度參與課程建設,為學生提供科技實踐、民主議事、非遺傳承等多元學習場景。
閔行區積極響應時代號召,發布《閔行加快建設新時代教育強區的行動方案》,系統謀劃未來教育發展方向與任務?!斗桨浮穼ⅰ皹嫿ù笏颊烁窬帧敝糜诎舜蠛诵娜蝿罩?,深刻體現了思政教育在教育強區建設中的核心地位。
華理梅隴實驗學校以“明德大課堂”為抓手,引導學生從“旁觀者”變為“實踐者”和“參與者”,形成了可復制推廣的“梅隴樣本”,讓今天的大思政課堂“有根、有魂、有溫度”。
記者:李逸
部分供稿:梅小萱
初審:陳依婷
復審:方雨斌
終審:徐雷冰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