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布的首批上海市兒童友好特色實踐點名單中,甘泉路街道社區“寶寶屋”成功入選。這個藏在社區里的溫馨空間,正在用專業服務和暖心陪伴,將“幼有善育”的美好愿景轉化為可感可及的社區實景,讓年輕父母們真切感受到“帶娃不出社區”的便利與安心。
黨群陣地變身“育兒會客廳”
走進位于甘泉路453號黨群服務中心的“寶寶屋”,防摔軟墊上的萌娃蹣跚學步,繪本角傳來稚嫩的讀書聲,早教老師正蹲下身與孩子們平等互動……這個充滿童趣的空間,已成為周邊家庭交口稱贊的“育兒好幫手”。
為營造安全、趣味的成長空間,甘泉路街道社區“寶寶屋”鋪設防摔軟墊、設置安全護欄,在室內劃分“運動區”“探索區”“美工區”“閱讀區”“感官體驗區”“角色扮演區”,采用環保材質玩具和家具,在細節處彰顯對兒童的呵護。
依托黨群服務陣地,街道還巧妙整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志愿者團隊等資源,打造出“步行可達”的社區托育服務圈,讓科學育兒理念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
成長檔案里的“童年密碼”
“寶寶第一次獨立行走的日期”“用蠟筆畫出的‘抽象派家庭畫’”……翻開“寶寶屋”專屬的《成長手冊》,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都被轉化為可觸摸的溫暖記憶。這里不僅用動態評估體系生成個性化發展建議,更創新開設“手冊解讀日”,鼓勵家長交換育兒心得、讓成長檔案成為激活社區互助資源的“鑰匙”。一位年輕媽媽感慨道:“原來孩子的涂鴉藏著性格密碼,這種‘讀懂孩子’的服務比簡單托管珍貴得多。”
從“幼有善育”到“全齡友好”
值得一提的是,甘泉路街道不斷優化“寶寶屋”服務內容與形式,并于2024年啟動運營了第二家社區“寶寶屋”。在志丹路400弄的“民辦蘑菇亭幼兒園寶寶屋”,130平方米的空間被充分利用,精心打造了滑滑梯、娃娃家、感統運動區、積木構建區、繪本閱覽區及藝術涂鴉區等多個功能區域,營造出濃郁的家庭氛圍。數據顯示,甘泉路街道社區“寶寶屋”已服務嬰幼兒家庭超3476人次。
從一本手冊到一片溫情,從兒童友好空間營造到黨群資源深度聯動,這個“家門口的托育驛站”不僅破解了家庭育兒難題,更以鮮明的片區特色和兒童本位理念,書寫了“幼有善育”的民生答卷。
未來,“小而美”的甘泉社區“寶寶屋”將繼續以精細化服務回應民生期盼,讓“幼有善育”的愿景在社區生根開花,為構建全齡友好型社會注入更多活力。
原標題:《資源聯動、個性服務……普陀這家社區“寶寶屋”讓愛無憂》
欄目編輯:顧瑩穎 文字編輯:趙菊玲
來源:作者:張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