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4月10日),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報告,消費者價格指數(shù)(CPI)和生產者價格指數(shù)(PPI)雙雙走低,顯示出宏觀經濟有通縮的跡象。
三月份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shù)(CPI)同比下降了0.1%,與路透社經濟學家調查預期的數(shù)值相符。
消費者價格指數(shù)(CPI)的走勢
這也是CPI指數(shù)連續(xù)第二個月出現(xiàn)下降。今年二月份CPI同比下降幅度較大,達到了0.7%。三月份比二月份的降幅有所收窄。
三月份中國生產者價格指數(shù)(PPI)同比下跌了2.5%,創(chuàng)下2024年11月以來的最大跌幅。這已經是該指標連續(xù)第29個月下跌了。
生產者價格指數(shù)(PPI)的走勢
三月份PPI的降幅也高于路透社經濟學家調查預期的下降2.3%的值。
近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發(fā)起的主要針對的中國的貿易戰(zhàn)已經進入白熱化狀態(tài),如果持續(xù)的話,將對中國今年的經濟發(fā)展和物價走勢產生重大影響。
周三,華盛頓當局將進口自中國的商品的關稅從104%提高到125%。而在此之前的幾個小時,中國剛宣布對美國商品征收84%的關稅作為對特朗普加征所謂“對等關稅”的報復。在如此高的關稅條件下,除了不可替代的必需品,兩國的貿易幾乎可以說會處于脫鉤狀態(tài)。
中美之間的關稅貿易戰(zhàn),會使中國進口自美國的糧食、能源和芯片等與國內消費相關的大宗物資價格上漲;而出口制造行業(yè)則會受到很大的打擊,造成生產用的工業(yè)原材料的價格走低。
所以在貿易戰(zhàn)背景下,預計中國將來的物價形勢會出現(xiàn)CPI與PPI走勢背離的情況。
經濟學人智庫高級經濟學家 Tianchen Xu說:“我們更有可能看到消費者價格和生產者價格之間存在背離。”他還表示,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shù)(Core CPI)已顯示出回升跡象,而鑒于中美貿易可能實質性中斷,生產者價格指數(shù)的走勢將會惡化。
確實,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燃料價格的Core CPI在三月份同比上漲了0.5%,已經從二月份的下降0.1%的狀態(tài)上反彈,盡管但仍低于一月份 0.6%的增長率。
香港中文大學兼職副教授Bruce Pang說,這些數(shù)據(jù)預示著“由政策刺激措施驅動的潛在轉折點,特別是旨在促進消費的舉措”。他還說,隨著最近遏制激進降價和鼓勵家庭支出的額外戰(zhàn)略的政策承諾,預計中國CPI在未來幾個月將顯示出進一步逐步復蘇的跡象。
與此同時,Pang還表示,鑒于在持續(xù)的貿易緊張局勢中,圍繞油價和外部需求的不確定性,生產商價格的通貨緊縮壓力可能會持續(xù)下去。
中國管理層已經意識到了消費在經濟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月,中國政府在年度報告中表示,將促進消費列為2025年工作的首要任務,因為中國已經設定了雄心勃勃的GDP增長“5%左右”的目標。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Laura Wang表示,這是北京十年來首次將消費置于如此高度的優(yōu)先地位。她補充說,政府工作報告引用了27次“消費”——這是十年來提及最多的一次。
經濟增長的三大引擎是投資、出口和消費。投資的狀況眾所周知,出口在貿易戰(zhàn)的背景下也不容樂觀。那么想要經濟仍然保持較高速度增長的話,促進消費就是必不可少的途徑了。
據(jù)美國著名財經媒體CNBC報道,清華大學曼斯菲爾德·弗里曼經濟學教授、中國人民銀行前顧問李稻葵在周四(4月10日)接受視頻談話時告訴記者,北京正在準備進一步的刺激措施,重點是促進國內消費,這些措施將很快推出。他表示,隨著美國加征關稅,“北京將把促進國內消費的力度提高一倍甚至四倍”,并預計“10天內,我們將看到國務院的公告”。
中國今年已經推出了一些消費刺激政策。今年三月份中國政府宣布對消費者以舊換新計劃的補貼翻了一番,達到3000億元民幣。這是從去年夏季宣布的1500億元計劃的擴展,用于更窄的產品范圍。
為了應對與美國的貿易戰(zhàn),中國確實應該推出規(guī)模更大的消費促進政策。但是否確如李稻葵教授所說的時間和力度,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