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光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教授
4月9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舉行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聚焦“5%GDP增速:必要性與可能性”展開討論。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教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劉曉光代表課題組發布“CMF中國宏觀經濟專題報告”。
劉曉光表示,近日,美國特朗普政府對外發布“對等關稅”,引發全球資本市場的恐慌,也對中國經濟增長帶來新的挑戰與困難。
劉曉光表示,2025年一季度良好開局,為實現全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打下扎實基礎。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比上年全年加快0.1個百分點;1—2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5.6%,比上年全年加快0.4個百分點;從供給側來講,一季度為實現全年增長目標創造了有利條件。3月份制造業PMI錄得50.5%,比上月回升0.3個百分點;3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50.3%,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可以預判到3月份生產層面指標和預期經營活動擴張程度整體在加快,這些將支撐一季度經濟會有不錯的表現。
劉曉光表示,2025年經濟運行面臨的潛在風險,主要包括美國特朗普政府2.0版本關稅沖擊、內需提升速度不及外需回落速度、地方發展信心不足等。特朗普在第一任期里,自2018年7月起分四輪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平均關稅率從3.1%上升到19.3%,這部分沖擊經過幾年調整基本消化。今年特朗普開啟第二任期,從2月份開始連續多次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4月初宣布將從美國時間4月9日凌晨起對中國商品加征34%的“對等關稅”。新一輪沖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現在只能做簡單估算。這一輪加征關稅是全球性博弈,其后續發展還需進一步觀察。
劉曉光表示,要實現全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關鍵要落實好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十大任務,包括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推動標志性改革舉措落地、積極穩外資穩外貿、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等,尤其是面對新情況要如何有效落實、有些可能需要加大政策力度。
劉曉光介紹了課題組的政策建議:在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的基礎上,結合當前的新形勢,需要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提高政策整體效能。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沖擊,在現有安排基礎上可以專項增發7000-10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加以對沖,加大財政政策對消費和投資的支持力度,推動內需加快回升。加快落地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適時啟動一次中等幅度的降準降息。穩住樓市股市,多舉措對沖外部沖擊,推動相關薄弱環節進一步實現“止跌回升”。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減負,比如擴大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的范圍和力度,加大對生育、養老、住房貸款利息的扣除力度,鼓勵按時下班、周末消費、假期消費。加快推出一批增長拉動效應強,預期改善作用大,市場主體積極性高的改革舉措,與積極的宏觀調控政策形成有效配合。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微信編輯:張菁菁
人大國發院是中國人民大學集全校之力重點打造的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現任理事長為學校黨委書記張東剛,現任院長為校長林尚立。2015年入選全國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并入選全球智庫百強,2018年初在“中國大學智庫機構百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國家高端智庫綜合評估中入選第一檔次梯隊,是唯一入選第一檔次梯隊的高校智庫。
人大國發院積極打造“新平臺、大網絡,跨學科、重交叉,促創新、高產出”的高端智庫平臺。圍繞經濟治理與經濟發展、政治治理與法治建設、社會治理與社會創新、公共外交與國際關系四大研究領域,匯聚全校一流學科優質資源,在基礎建設、決策咨詢、公共外交、理論創新、輿論引導和內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人大國發院以“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的引領者”為目標,扎根中國大地,堅守國家戰略,秉承時代使命,致力于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一流大學智庫。
微信二維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