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都見識了特朗普是多么沒譜,他隨心所欲地揮動關稅大棒,攪得全球經濟天翻地覆,美國金融世界一片驚恐?,F在,他又將鍘刀對準了美國航天局,這下輪到科學家們顫抖了。
據《華盛頓郵報》(
The Washington Post)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國會提交的初版預算提案(被稱為“passback”,可被理解為“拍磚版”,就是做好準備被退回來的)中,NASA的預算將被攔腰砍掉一半,甚至部分數十億美元在研項目將被直接“拿下”
01
預算被腰斬
NASA從管理和預算辦公室那里獲得了2026財年預算方案,上面的數字令他們驚掉了下巴。2025年 NASA科學任務委員會(Science Mission Directorate)的預算約為 73 億美元,占整個 NASA 預算比例的30%,然而根據白宮提交的預算提案,2026年將只有 39 億美元用于科學任務,可謂“腰斬”。其中,各個學科方向遭遇的“砍單”是這樣:
天體物理:~ 15 億美元 → ~ 4.87 億美元
太陽物理:~ 9 億美元 → ~ 4.55 億美元
行星科學:~ 27 億美元 → ~ 19.29 億美元
地球科學:~ 22 億美元 → ~ 10.33 億美元
02
多個項目命運難料
提案中還提到數個NASA科研項目將被終止或取消,其中就包括了廣受關注的新一代空間望遠鏡(Nancy Grace Roman Space Telescope, 原來的名稱是“大視場紅外巡天望遠鏡”,WFIRST )。這臺望遠鏡的 目標是繪制恒星、星系和暗物質的地圖,以探索大型宇宙結構的形成和演化,并研究被認為加速宇宙膨脹的暗能量,以及系外行星和一些紅外天體物理學當中引人入勝的現象等。這臺望遠鏡目前已經在戈達德空間中心完成了組裝和測試,計劃最早于2026年9月發射。倘若該項目被取消,那就意味著耗費 20 年心血研制,已經花出去的約 40 億美元一夜之間付諸東流。
“南?!じ窭俳z·羅曼”空間望遠鏡效果圖(來源:NASA)
金星探測任務“達芬奇”(DAVINCI),這個2021年才確定下來,并在前不久才剛剛披露計劃在2031年~2032年間發射(詳見《》)的金星探測器的預算也在被砍之列,前途命運堪憂。雖然白宮的預算提案還要交給國會去審議通過,在這過程中各方可能會通過相互讓步達成妥協。即便如此,在“南希·格蕾絲·羅曼”已經那么多投入的情況下,你想哪個項目被迫妥協的可能性更大?
“達芬奇”號探測器效果圖(來源:NASA)
另一個可能被取消的受人關注的項目是NASA的火星樣本返回項目(Mars Sample Return)。是的,你沒看錯,這個項目經費可能被完全砍掉。該項目是美國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的聯合項目,大致計劃是先通過火星車采集火星土壤樣本,留在火星表面,再在未來通過別的探測器重拾樣本并帶回地球。截至目前,“毅力”號已經從杰澤羅隕石坑的湖床中挖出 28 份火星樣品,將它們封裝在雪茄大小的鈦密封管里。
“毅力”號火星車采集到的火星樣品管(來源:NASA)
原本 NASA 計劃最早于 2030 年發射多個探測器前往火星,把這些樣本挖出來送回地球。NASA 的如意算盤是,這項任務將創造首次多個航天器同時登陸火星、首次從另一個行星發射火箭、首次從另一個行星取樣返回……不過現在看來,恐怕真的只能是如意算盤了。
這個項目本身是極其復雜的。按計劃,歐空局那邊最早將在 2030 年發射一個火星軌道器,它將負責把火星樣品從火星軌道運回地球。然而,美國這邊的火星著陸器和起飛平臺設計似乎遇到了不小麻煩。2023 年根據獨立審查委員會的分析,原方案將嚴重超支 60 億美元,且 2040 年后才能完成。這顯然是無法接受的。今年年初,NASA 表示要重新審視該任務,正在權衡是使用 NASA 驗證過的“起重機”技術呢,還是尋求商業伙伴的幫助采用全新設計呢?但是預計要到 2026 年才決定如何實施火星樣品返回任務。說直白些吧,憑現在NASA的技術和進度 2030 年無論如何是搞不定的。
而在太平洋的對岸,“東大”已經官宣了將在 2030 年前后實施火星取樣返回。“東大”的性格大家是知道的,基本上是說到做到的。火星取樣返回這一局,看來勝負已分。
天問三號任務示意圖(來源:國家航天局)
或許也正是看到這種航天任務耗資巨大,而按照 NASA 的調性,時間和金錢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正在想盡一切辦法“開源節流”的特朗普,才見不得這種只賠錢不來財的航天項目。
03
戈達德航天中心有滅頂之憂
提案中還有一項極為勁爆的消息是位于馬里蘭州的戈達德航天中心(GSFC,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將被關閉,該中心現有 10000 多名員工有可能全部被解雇!
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成立于1959年5月1日,以美國火箭專家、太空先驅羅伯特·戈達德(Robert Hutchings Goddard)命名。1958年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簽署了《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法案》,也就是《美國公共法案85-568》(United States Public Law 85-568),正式宣布創立美國航天局(NASA),NASA取代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咨詢委員會(NACA)。第二年,NASA成立了旗下第一個研究機構,就是戈達德航天中心。
戈達德航天中心工程師正在處理“南希·格蕾絲·羅曼”空間望遠鏡(來源:Michael S. Williamson/The Washington Post)
戈達德 航天中心 在地球觀測、行星科學、太陽物理、天體生物等領域進行了大量研究,極大地推動了這些學科的發展。 戈達德航天中心主導或參與了很多重要的空間科學項目,如:哈勃空間望遠鏡、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太陽動力學天文臺(SDO)、費米望遠鏡(Fermi)、雨燕空間天文臺(Swift)、月球偵察軌道(LRO)、“專家”號火星探測器(MAVEN)等等,它們哪個不是舉足輕重、如雷貫耳啊!這些項目不僅推動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也推動了工程技術應用的重大突破。
有不少NASA科學家哀嘆,“特沒譜”這是要把美國引以為傲的太空探索優勢給葬送了呀。甚至有人形容這項預算提案是“滅絕級”事件。
04
叫停氣候研究
與NASA有類似遭遇的還有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據《科學》新聞(Science news)報道,一份內部預算文件顯示,特朗普政府正計劃終止NOAA進行的所有氣候研究。
特朗普對保護氣候環境不太感興趣似乎人盡皆知。他上臺后第一件事就是退出《巴黎協定》。特朗普計劃將NOAA的研究部門,即海洋與大氣研究辦公室(OAR)的預算從約 6.6 億美元削減至約 1.71 億美元,并“取消對氣候、天氣和海洋實驗室及合作研究所的所有資助”。如此一來,OAR可能無法作為一個獨立部門存在了。該提案還將削減NOAA的氣候研究補助金計劃。評論稱,這將我們對理解氣候變化的努力造成重大打擊。
美國是遭遇龍卷風災害最多的國家之一。全球氣候變暖導致龍卷風這樣的極端天氣頻發。(來源:NOAA)
參考資料:
[1]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science/2025/04/11/nasa-science-budget-cuts-trump/
[2] https://www.astronomy.com/space-exploration/nasa-decision-on-mars-sample-return-slides-to-2026/
[3] https://arstechnica.com/space/2025/04/trump-white-house-budget-proposal-eviscerates-science-funding-at-nas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