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設備領域的“國家隊”崛起之路——深圳國資委與華為系團隊的產業突圍密碼2025年3月,上海SEMICON China大會掀起了一場“中國芯”的技術風暴。在這場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盛會上,一家名為新凱萊(XK-Lai)的深圳企業首次高調亮相,以“名山”系列命名的31款半導體設備震撼全場,更因背靠深圳國資委、華為技術基因及獨特的產業化路徑,成為行業焦點。
成功與否的關鍵其實就是最主要的生產工具,資本,技術,人才以及產業支持。一、新凱萊是誰?
新凱萊全稱為深圳新凱來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由深圳市重大產業投資集團全資控股,是深圳國資委旗下專注于半導體設備研發與產業化的“國家隊”企業。其使命直指突破光刻機、刻蝕機等“卡脖子”技術,保障國內半導體產業鏈安全。
二、最近發布了哪些產品?
在SEMICON China 2025首秀中,新凱萊一次性發布了覆蓋全產業鏈的31款設備,以中國名山命名,寓意技術攀登與產業高度:
1. 刻蝕設備ETCH(武夷山):支持12英寸晶圓刻蝕,覆蓋CCP、ICP、自由基刻蝕等場景,適配邏輯、存儲及第三代半導體工藝。
2. 薄膜沉積設備CVD(長白山):包括PECVD和選擇性金屬沉積設備,支持28nm至5nm制程,填孔缺陷率較國際競品降低30%。
3. 原子層沉積設備ALD(阿里山):對標國際頂尖水平,支持5nm以下先進制程,臺階覆蓋率>95%。
4. 外延沉積設備EPI(峨眉山):專攻第三代半導體(如SiC、GaN)外延生長,填補國產空白。
5. 量檢測設備:包括光學缺陷檢測(岳麓山BFI)、X射線量測(赤壁山)等,國產化率從不足5%突圍。
這些產品已進入中芯國際等頭部企業驗證,部分實現小批量供貨。
三、成功的三大秘訣
1. 資本:深圳國資委的“戰略推手”作為深圳國資全資控股企業,新凱萊獲得了政策、資金與產業鏈資源的全面支持:· 資金保障:注冊資本15億元,專項產業基金持續注入,研發團隊可“不計成本”投入。· 市場協同:深圳國資協調中芯國際、比亞迪等本地企業優先采購,縮短設備驗證周期。· 生態布局:與華為、長春光機所等成立合資公司,構建“基礎材料-零部件-裝備”閉環。
2. 人才:華為系技術基因+頂尖院校合作· 華為基因:核心團隊源自華為2012實驗室“星光工程部”,保留了華為的研發效率與技術敏銳度。· 產學研結合:與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共建聯合實驗室,在材料科學、精密機械等領域突破“卡脖子”技術。· 國際化視野:引進全球半導體設備專家,形成“華為技術+國際經驗”的復合型團隊。
3. 產業化:華為研發流程的“本土化升級”新凱萊將華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量產落地”的流程與國資資源結合,打造獨特模式:· 端到端研發體系:從實驗室到產線全鏈條覆蓋,例如ALD設備通過自研真空腔體、光學模塊實現100%國產化。· 輕資產模式:聚焦核心工藝研發,生產環節與至純科技、新萊應材等供應鏈企業合作,降低成本。· 快速迭代:利用深圳制造業集群優勢,設備研發周期縮短30%,加速國產替代。
四、行業影響與未來展望
新凱萊的崛起標志著中國半導體設備從“單點突破”轉向“系統化布局”:
· 國產替代加速:其設備價格較國際同類低30%,已切入中芯國際、長江存儲等產線,2025年國產設備市占率有望提升至30%。
· 技術話語權爭奪:在5nm以下先進制程領域,阿里山ALD、武夷山ETCH等產品直接挑戰應用材料、ASML的壟斷地位。
· 生態重構:與華為、至純科技等企業的協同,正在形成“設備-材料-EDA”的國產化生態圈。
新凱萊的橫空出世,是深圳國資、華為技術、高校科研三方合力的結果,更是中國半導體產業從“制造追趕”到“創新引領”的縮影。未來,隨著其設備量產能力的驗證與全球化布局的推進,中國“芯”或將真正實現自主可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