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集團終于發布了2024年財報,虧損更加嚴重了。
2024年,康佳集團實現營收111.15億元,同比下滑37.73%;凈利潤、歸母凈利潤虧損進一步擴大到-38.8億元、-33億元。
過去三年時間,康佳一直在轉型、調整,業務收縮、聚焦在半導體和人工智能;管理上,保利集團背景張振高空降華僑城集團,掌控康佳經營方向。
康佳依然沒有找到“止血點”。
凈利潤越虧越多,三年虧掉了82.9億元。
從2024年財報來看,康佳傳統彩電業務幾乎在做“慈善”,毛利率只有0.49%。新起的白電業務,雖然營收超過40個小目標,但毛利率為7.03%
作為重要央企,沒理由一直虧損下去,趕在財報發布前夕,康佳率先發布了一則控股股東即將發生重大變更的公告。
公告顯示,為推進央企之間專業化整合,優化資源配置,康佳控股股東華僑城集團擬由其他央企集團對康佳實施專業化整合,本次整合或將導致康佳控股股東發生變更,實際控制人仍為國務院國資委。
這場長達十年的“附屬關系”,自2015年起控股康佳、間接持股比例達30.3%的華僑城集團,即將退出。
康佳,重獲自由了
華僑城控股十年,也是康佳失去的十年,康佳扣非凈利潤虧損長達14年。
以前,康佳被很多人稱為“彩電之王”,彩電市場份額常年排在行業前列,如今彩電難覓康佳身影,也被TCL、海信等競爭對手遠遠甩開。
康佳是在被華僑城硬控中,逐漸失去了自我。華僑城的主業是文旅地產開發,家電雖是地產上下游產業鏈,但始終隔行如隔山,一個房地產、一個制造業,注定很難協同、貫通。
2015年,華僑城、康佳爆發“內斗”。這一年,康佳內部處于震蕩中,高層變動超過40次、人事變動超過100次。這致使當時的康佳出現上市以來的第二次虧損。
當時,整個家電行業處面臨著重創,TCL、海信等都在尋求轉型,小米、樂視等以互聯網模式攻占彩電市場。
處在“內斗”的康佳,此刻已錯失轉型良機。
到了2017年,康佳與華僑城的關系走向緩和,并進入蜜月期。
往回看,這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因為華僑城主導康佳向房地產、金融等非主業發展,變成了“產業+地產”的華僑城A,多元發展、資源分散變成當下康佳接連巨額虧損。
即便后幾年,康佳向半導體業務發展,比如MiniLED,但2024年大幅度縮水到僅1.7億元,毛利率為-50.9%,實現規模化盈利遙遙無期。
半導體業務是以技術研發為導向的產業,過往2年,康佳研發占營收比例僅為2.8%、3.75%。向房地產發展留下的高額債務,讓康佳幾乎失去了流動性,光是短期、長期借款就超過了100億元,占到總資產比例超過37%。
康佳的發展,像陷入到一片死海中。
華僑城A同樣如此,2020年房地產行業進入下行周期后,其凈利潤快速下跌,2022年至2024年連續虧損三年,歸母凈利潤合計虧掉了260.5億元。它罕見成為被爆出停工的央企背景房企。
直到,華僑城放棄了康佳的控股權,等待其余央企整合康佳。
目前,市場紛紛猜測,接盤方很有可能是華潤微電子或中國電子,理由是在半導體業務上形成互補或整合。盡管消息至今未定,但脫離華僑城那刻,康佳已有了新轉機。
在埃及為奴的以色列人,長期遭受壓迫和苦難,期盼耶和華能拯救他們脫離苦海。于是,摩西帶領他們逃出埃及、走到紅海時,他舉手向海伸杖,海水就分開,以色列人下海中走干地,獲得了自由。
困境之中的康佳,也在等待那個摩西的到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